行业分类
“鹅司令”创业记
日期:2015-11-11 17:02  点击:4975

 11月4日,在汤阴县宜沟镇新华街村许爱琴的养鹅场内,一群大白鹅昂首挺立,时而引吭高歌,时而轻声低吟,时而追逐嬉戏。见到许爱琴抱着一捆青草走过来,它们立即欢天喜地地围拢过去,抢食青草。

  “鹅不仅病少、好养,而且全身上下都是宝。”许爱琴一边给鹅喂食,一边介绍,“鹅的羽毛可以做羽毛球和工艺品,鹅绒是制作高档羽绒服的原料,鹅掌、鹅胆可以入药,鹅肝是高档食材,鹅肉在南方地区非常受欢迎,有‘北养南销’的说法。”

  每个行业的佼佼者,都有一段艰辛的创业经历,许爱琴也不例外。

  “2008年,我和老公都下了岗,感觉挺难的,真不知道以后的生活该怎么办。”许爱琴回忆。

  来不及咀嚼失业的痛苦,许爱琴迅速抖擞精神谋求新的生活门路。一次,她去林州,发现当地养鸡的效益不错,就谋划着自主创业,建起了一个养鸡场,另外,养了20只鹅,看家护院。然而,养鸡并没有给她带来当初想象的效益,一是因为汤阴的养殖户众多,市场空间有限;二是缺乏经验,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反而是养殖场里的鹅引起了客户的注意,可当人家看到仅有20只鹅时都失望而去。这一幕深深地刻在许爱琴的脑海里,她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另辟蹊径转型发展的好机会。

  第二年,许爱琴卖掉所有的鸡,拿着东拼西凑的8万元,引进了800只小鹅,开始专心养鹅。“养鸡的投资还没收回来,转型养鹅又是一笔新的投资,资金困难,压力很大,但我没有退路,只能赚不能赔!”许爱琴决心异常坚决。

  经过一年的努力,800只小鹅茁壮成长,眼看就要看到收益了,但新的难题又摆在她的面前:市场行情怎样?产品销往哪里?“当时,市场行情是一枚种蛋能卖七八块钱,我们三四块钱就卖了。为了找市场、找销路,我和老公骑着三轮车,拉着种蛋天天往鹤壁开发区跑,结果,在人家的孵化场一卸车,许多种蛋都因为路上颠簸,碎了,唉,我的眼泪刷一下就下来了,心里真难受啊。”许爱琴说。

  更要命的是,由于缺少经验和技术,她辛苦养大的800只鹅最后只存活了不到600只……

  创业的艰辛,使许爱琴认识到:想成功,不仅仅需要心力、体力上的付出,更需要技术的支撑和对市场的了解。

  怎样突破发展的瓶颈?为了自学养鹅技术,许爱琴常常蹲在鹅棚观察鹅的习性,认真学习专业书籍,从网上查找养鹅新技术;为了适应市场,她和山东的一家知名孵化场建立合作关系,聘请对方的技术员到自己的鹅场进行技术指导,还与对方签订供货协议,确保产品的稳定销售。

  如今,许爱琴的养鹅场已形成年出栏2000多只的规模,年利润超过10万元。同时,她还向周边40多家农户提供1万多只鹅苗和技术指导,带动大家一起创业、致富,大家都亲切地称她“鹅司令”。

  “创业要有持之以恒的韧劲,还要有敢于另辟蹊径的勇气。只要肯干,就会有收获!”许爱琴说,“下一步,我准备在琵琶寺水库附近再找一块场地,扩大养殖规模,发展林下养殖,投资引进孵化机,延伸产业链条,同时,也希望政府能给予更多的扶持,把养殖业做大做强。”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11/02 01:23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