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是一种以吃青饲料为主的大型水禽,鹅肉作为健康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喜爱。鹅肉脂肪含量较低,仅11%左右,且多为有益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鹅肉胆固醇含量低,并具有药用食疗功能。中医认为,鹅肉有补阴益气,暖胃开津和缓解铅毒之功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消费者对营养价值认识的加强,从而对鹅肉及其他鹅产品需求也越来越多。鹅具有疫病少、出栏快、效益高的特点,养鹅是一项投资少、饲养周期短、见效快、利润高、简单易行的畜牧养殖项目,肉鹅一般饲养70~80 天出栏。所以养鹅业成为广大养殖户看好的养殖业。
出壳健壮的雏鹅卵黄和脐带吸收好,毛干后能站稳,活泼,眼大有神,反应敏感,叫声有力,毛色光亮,用手握住颈部向上提时,双脚迅速收缩,对腹部较大、血脐、瞎眼等弱雏都要淘汰。雏鹅体质较弱,特别是7 日龄前的雏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因此,如何饲养好雏鹅是高产、高效养鹅重要的基础工作。
开食关。当雏鹅已能行走自如时,即可开食。大群饲喂是将切细配制的青、精混合料撒于干净的草席上或塑料薄膜上,任鹅自由啄食。用木板分隔小圈,每群20~30 只。一星期内白天喂料6~7 次,夜里喂料2~3 次,随着日龄增长,喂料次数逐渐减少。放水关。雏鹅都是先放水,后开食。早春放水通常都在室内进行,如外界气温较高,则可将鹅装在竹篮里,放到河边浅水中,时间2~3 分钟,每星期放水 2~3 次,一星期后,中午可直接将雏鹅赶到河中放水。
保温防潮关。雏鹅对外界温度、湿度比较敏感,一般出壳后要保温2~3 星期。不同日龄的雏鹅所需的温度不同,1~5 日龄时要求维持在27~28℃,6~10 日龄时为23~24℃,11~17 日龄时为19~20℃,18~24 日龄时为15~16℃,以后逐步下降,每星期下降2.5℃,降到18℃时维持不变。20 日龄后,雏鹅耐寒能力有所增强,可逐步减少保温措施,但晚上尚需注意保温。育雏室的窗门不宜密闭,要注意通风透光,室内相对湿度以维持在60%~65%为宜。室内不宜放置湿物,水槽中的水切勿外溢,以保持地面干燥。一般前 10 天相对湿度为60%~65%,后20 天为65%~75%,防止湿度上升的主要措施是勤换垫草。温度计、湿度计一般要放在育雏室墙壁上,离地面15~20 厘米。
饲料调整关。1~3 日龄内雏鹅消化能力差,食量小,饭粒宜较松软或碎米浸泡时间较长,青饲料1~2 毫米宽。4 日龄起雏鹅饲料中应添加沙粒,大小以能吃下去为宜。7 日龄时每天每1 000 只鹅用碎米15 千克,青饲料37.5 千克。10 日龄时又提高到碎米21 千克,青饲料77.5 千克左右,碎米浸泡同前,米饭可逐步增加硬度,青饲料的宽度可略增到2~3 毫米,饲喂次数适当减少,每天6~8 次,其中夜间2~3 次。 11~20 日龄,精饲料可由熟喂逐步过渡为生喂,生喂的渐转为少浸泡或不浸泡,或配合精饲料,青饲料宽度3~5 毫米,并逐步增加青饲料的比重,使其比例增到80%~90%,青饲料中可包括切碎较粗硬的叶柄叶脉,每天饲喂六次,其中晚上两次,如天气晴暖可以放牧,放牧前不喂青料。21~30 日龄雏鹅适应性和消化能力已有很大幅度增强,日粮中精饲料可由米逐渐转为开口谷,即煮到外壳破裂的谷实,或浸泡后的谷实,也可用配合精饲料,青饲料的切碎宽度可再增到5~10 毫米,青饲料的比例可增加到90%~92%,逐步延长放牧时间,舍饲一般每天喂五次,其中晚上 1~2 次。
放牧关。雏鹅饲养一星期,气温适宜,即可放牧。初次放牧,应选择天晴无风天气,喂食后赶到平坦草地上让鹅群自由活动一小时。以后逐日延长放牧时间和距离。放牧时,鹅群赶成长方形,让鹅慢慢采食。卫生防疫关。在饲料中添加0.05%的“复方敌菌净”(主要成分为磺胺对甲氧嘧啶,二甲氧苄啶)或0.05%~0.10%的土霉素,可有效防止禽出败、胃肠炎的发生。22~70 日龄肉用仔鹅觅食能力增强,消化道容积增大,采食量日益增加,为适应这些特点应加强仔鹅的饲养管理,满足生长发育的各种营养物质,为转入育肥期或为选留后备种鹅打下良好的基础。此时期可采用全舍饲和放牧结合补饲两种方式,其中以后者较多见。
雏鹅精细的饲养与护理,是提高鹅成活率的关键和保证。要做好雏鹅的饲养管理,可合理搭配饲料,适时添加微量元素,使鹅的体质增强,提高抗病力。同时定期驱虫灭鼠,及时清理粪便和更换垫草。定期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减少各种传染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