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国内最大养鹅平台
最专业养鹅网站
当前位置: 养鹅网 » 养鹅技术 » 鹅的饲养 » 鹅反季节调控技术

鹅反季节调控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9-11  浏览次数:3855
鹅的季节性产蛋造成雏鹅和肉鹅的季节性供应或断档问题是开展全年均衡商业化生产的障碍。但肉鹅生产和供应的季节性断档,则也创造了其高企的市场价格。因此,业内为了均衡全年鹅生产以及鹅产品的屠宰加工,同时为获取高额的经济收益,需要克服或者控制鹅的季节性产蛋问题,在鹅非繁殖季节生产雏鹅和肉鹅,进行反季节繁殖生产。

一 反季节繁殖的方法

根据鹅的繁殖季节调控技术和鹅对畜牧生产技术的适应性,可以用以下3种方法开展种鹅的反季节繁殖生产。

(一)高营养水平诱导高产鹅在秋季产蛋 通过几千年的家养驯化,鹅的繁殖季节性已充分改变且繁殖性能大有提高。在禽类繁殖产蛋中,充足的营养摄入水平是蛋黄和蛋白生成必不可少的条件,对产蛋也会有影响。我国的豁眼鹅被选育成为高产蛋鹅,豁眼鹅在春天开始繁殖,随后在夏天进入非繁殖季节。通过给予均衡完全的营养或全价日粮,又可以诱导鹅在秋季表现出第2个繁殖产蛋季节。但是用营养诱导的籽鹅在秋季的产蛋高峰比春季的低得多,这也说明长日照繁殖型鸟类在春天的长光照时会最大限度地刺激繁殖活动,因此,光照时数仍然是调节鹅繁殖季节性的根本因素。

(二)适时选留雏鹅开展秋季产蛋 鹅要到7~8月龄才能实现性成熟,但这仅发生在适龄鹅接受的光照对繁殖活动具有促进作用而非抑制性的夏季长光照。因此春季3、4月孵化的雏鹅到秋季11月份时一般就可以开产,而 1月份孵化的雏鹅在成长至9月份时就可以开产。但如12月份孵出的雏鹅,成长至来年8月份时还是不能开产,因为此时的长光照抑制其繁殖活动。为了商业化生产的需要,雏鹅的补栏应该在春天的1-3月进行,而不是冬天的10—12月。因为我们需要在秋季时鹅已达到7~ 8月龄的性成熟时期以使其快速开始产蛋。

很多地方如江苏扬州地区采用1月份进行较早的雏鹅补栏,此做法能够使种鹅较早开产,具有较长的繁殖季节, 产蛋也较多。但这种早期补栏的做法还是不能使种鹅在夏季开产。然而结合光照控制,则可以选留秋季孵出的雏鹅,使之在次年春夏季进入繁殖状态,并在夏季通过缩短光照,从而达到在春夏季非繁殖季节产蛋。

(三)人工光照调控繁殖季节方法 由于鹅的季节性繁殖活动主要受到日照变化的调节,因此光照是调控鹅繁殖产蛋季节性的最为有效的途径。对于季节性繁殖类型的鹅种,都可以采用调控光照程序使鹅在其非繁殖季节产蛋。由于长日照的光钝化效应,采用光照延长一个正常的产蛋季节,即使鹅在进入非繁殖季节后继续产蛋也是非常困难的。一般都需要采用人工光照先使鹅在正常的冬春季繁殖季节内停产,经过一定的休产期模拟非繁殖季节,之后再采用人工光照诱导鹅在非繁殖季节进行产蛋。用弹簧伸缩很能说明这一现象, 若要弹簧伸得更长,首先必须使之缩回。

广东省的马岗鹅属于短日照繁殖动物,其反季节繁殖所需要光照程序较为简单。在冬季延长光照, 例如在12月至1月中旬左右在夜间给予鹅人工光照,强度为50~80勒克斯,加上在白天所接受的自然太阳光照,使I 天内鹅经历的总光照时数达到每天18小时,鹅在接受这种长光照 30~ 40天后就自动停产并同时开始换羽。在接受长光照处理75 天后,将光照缩短至每天l1小时的短光照,鹅一般于1个月左右,即从长光照处理开始后的100天左右开产,并在1个月内达到产蛋高峰。所产蛋的受精率也很快上升,一般从开产后的10~ l5 天就可以达到90%。只要在春夏季继续将鹅维持在短光照制度下,鹅可以在4-8月份的非繁殖季节表现出正常的产蛋性能和种蛋受精率。这些试验的结果,也直接定型了目前在广东省内流行的“鹅反季节繁殖技术”。种鹅在春季 3-4月开产后,短光照可以把“人工繁殖季节”一直维持到l2月份,此时再把光照延长到每天18小时,就可以再次诱导种鹅进入“非繁殖季节”,从而实施下一轮的反季节繁殖操作。

北方鹅种属于长日照繁殖动物,一般也需要在冬春季将光照延长至每天20小时共5周使之停产。在鹅停产后,再给以5周的短光照(光照7小时,黑暗17小时) 使鹅消除长光照的光钝化效应并恢复对长光照的敏感性。在完成短光照处理后,再将光照时间逐渐延长到每天1l小时(11小时光照,l3小时黑暗)。这种相关的光照能诱导鹅在4周左右时间产蛋。实施这种光调控能诱导鹅在 2年内产生3个产蛋季节,实现增产1/3,同时成功地改变繁殖季节性。

二 鹅反季节繁殖应注意的问题

任何动物的天然生理活动都是适应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都是成本最低的生理活动。对动物天然活动模式的任何改变,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动物的生理成本,造成一定的应激,从降低生产性能到影响健康,并有可能造成死亡,这是鹅反季节繁殖生产中需要注意和避免的问题。

例如在广东炎热的夏季,当反季节繁殖的马岗鹅在产蛋率急剧上升或处于高峰时,往往会有许多鹅在同一天内突然死亡,剖检时发现腹腔内有许多处于等级发育状态的排卵前卵泡。这些卵泡的发育对母鹅造成了很大的代谢和生理负担,同时在换羽完成后发生的产蛋被调整到夏季发生,也意味着鹅在夏季羽毛长成散热受阻。这些生理活动负担都需要在反季节生产操作中给鹅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如建造空旷通风的鹅舍,另外还需要给予充足的维生素、电解质和葡萄糖等缓解热应激的营养物质。

南方利用鱼塘等水面进行养鹅的反季节生产操作中,还必须注意水质的细菌和内毒素污染问题。由于反季节繁殖生产的可观经济回报,往往促使人们继续投入扩大养殖规模。当单位水面的载鹅密度上升会增加向水体的粪便排泄量。粪便中大量有害肠道细菌在夏季温暖的水体中则不断利用粪便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增殖滋长,细菌死亡后分解出大量内毒素。细菌内毒素被鹅摄入体内后,将严重影响鹅的生理活动,降低免疫力和生产性能。脂溶性的内毒素将与脂肪一起沉积于蛋黄中,在鹅蛋孵化过程中毒害鹅胚,降低孵化率。受细菌内毒素污染鹅群生产的雏鹅,受蛋黄中内毒素的影响,早期生长速度缓慢,死亡率较高。更为严重时,有害菌会在种鹅于水面交配时直接感染生殖道,轻者降低繁殖性能,重者造成生殖道感染和种鹅死亡。针对这一问题,需要正确规划鹅场和水体载鹅密度,以保持每平方米0.5~ 1只鹅的密度,同时在条件允许时经常更换塘水,去除受细菌和内毒素污染的塘水。另外,在种鹅饲料中使用益生菌以抑制肠道中有害菌的增殖和在粪便中的排放,同时向水体中洒泼光合细菌以吸收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从而抑制有害细菌的滋长,并给予和训练鹅饮用清洁水,都可以很好地避免种鹅反季节繁殖生产时的水体细菌和内毒素污染问题及其危害。

三 结论

家鹅通过驯化和选育调整了其繁殖季节性,以适应所处地域的环境状况,这使鹅能够最大限度保持繁殖能力和保护后代生存。这样就形成了3种类型的繁殖季节性,高纬度地区的鹅通过长日照刺激繁殖活动,中纬度地区的鹅在秋天开始产蛋繁殖到来年的春天或初夏结束,亚热带地区的鹅在夏天开始产蛋繁殖。鹅对日照四季发生反应,调节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和催乳素,从而形成了各地鹅种的繁殖季节性现象。

通过人类的驯化、遗传选择和提供充足的营养供应,以及雏鹅选留时间等畜牧管理技术措施,都能一定程度改变各种类型鹅的繁殖季节性。而利用不同的光照程序,则可以从根本上改变长日照或短日照繁殖鹅种的繁殖季节性,配套以良好的环境控制技术,使种鹅免于环境热应激、细菌和内毒素污染等问题, 则可以使种鹅良好地进行反季节繁殖生产,从而促进开展鹅的全年均衡生产和养鹅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分享与收藏:  养鹅技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鹅 
 
推荐图文
推荐养鹅技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