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鹅”模式是指粮食作物(水稻)收获后,利用农田空闲期复种牧草,牧草养鹅,鹅粪肥田的一种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循环、高效和低碳的科学农牧结合模式。其包括两层意思:其一,草田轮作的种植制度,它是农作物获得高产、稳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通过稻-草轮作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实现农田的综合开发利用;其二,种养循环的农业模式,是生物食物链周而复始的循环,是优质农产品源源不断生产的保障,是农业生态环境不断修复和改善的关键。该模式的推广使我国南方单季稻地区光、热、水土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下面以稻田秋播套种多花黑麦革养鹅技术为例,介绍种草和养鹅的巧妙结合。
2. 种草养鹅衔接安排
(1) 确定适宜的载鹅比
以黑麦草为主饲养肉鹅,一般70~90天即可上市,平均每只鹅食用青草30~40千克,而稻田套播高产多花黑麦草的鲜草产量一般为每公顷75~105吨,适宜的载鹅比为每公顷养鹅2250只左右。有的进口黑麦草不仅产量超过150吨/公顷,而且青草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这种情况下,每公顷养鹅3000~4500只。农户需要根据自己的基础设施、劳动力牧草种植面积及投入能力等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养殖规模。从近年来的实施情况看,饲养规模可以为50~5000只/户不等,规模很高的成活率相对较高,一般均超过90%,并且不需专人管理,不影响家庭的正常生产,因而经济效益也最好,但总收益不高。
(2) 搭配种植叶菜类牧草
搭配种植一定面积的叶菜类蔬菜(小青菜、莴苣等)或苦荚菜或蕹菜等牧草,以便苗鹅早期食用。一般每10hm2黑麦草至少搭配1hm2左右的叶菜类蔬菜或阔叶牧草。
3.适期购苗鹅,分期套养
江苏南部地区稻田套播黑麦草,一般12月上中旬开始供草,3月中下旬牧草生长量最大,因此可在12月初大批进苗鹅。为充分利用牧草资源和养鹅设施,可于12月上旬按每公顷750只配比,购进第1批苗鹅,前30天在室内保温饲养,青饲料以叶菜类蔬菜为主;1月上甸苗鹅可逐步转到室外饲养,饲料以多花黑麦草为主。当第1批苗鹅转到室外饲养时,按每公顷1500只左右进第2批苗鹅。2月上中旬黑麦草生长加快,供草量增大,此时第1批鹅食草量达到高峰。2月底后,第2批鹅育雏完成,转到室外饲养,食草量达到高峰,但第1批鹅已出售,购进第3批苗鹅,3月多花黑麦草生长达到旺盛期,能满足第2和第3批鹅的需要。4月中下旬黑麦草生长量降低,供草能力下降,第2批鹅上市。
4. “稻-草-鹅”模式操作
(1) 牧草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要因地制宜.应根据地区气候条件、海拔高度、饲养品种、规模及已种植成功的牧草品种等因素来合理安排和选择种植。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牧草种植模式。据近几年的实施情况来看,“稻-草-鹅”模式多选用多花黑麦草作为粮草轮作的牧草品种,在传统的水稻种植区,利用冬闲田,增种一季多花黑麦草,形成粮草轮作种植系统。多花黑麦草为禾本科一年生植物,是速生牧草,其株丛茂密叶片多,分蘖能力和再生性强,适于在长江以南地区的温带及亚热带地区种植,从秋播到翌年春夏可刈割3~5次,总产量高达90~150t/hm2。如引进品种“特高”和苏畜研1号多花黑麦草等。
(2) 牧草种植管理
在安排布局时,应选择地势较高、肥力较好、排灌沟渠配套的田块进行种植。田块要耕翻、耙碎整平,施农家肥15000~20000千克/hm2,缺磷土壤每公顷还需施过磷酸钙300~375千克。同时,在播种前选用草甘膦、百草枯等除草剂对田地进行喷洒,以便杀灭所有杂草,注意喷洒除草剂1周后方能播种。一般9月中下旬播种,草种不宜播得太深,覆土不宜太厚,要将种子与细沙土拌匀后撒播,每公顷播种量22.5千克。当幼苗长到5~6叶时结合中耕,追施尿素190~220千克/hm2,促进分蘖。在每次刈割后,科学合理施加肥料,不可过量施用,保持正常的氮、磷、钾肥比例,合理浇水,避免草地湿度过大或过于干燥。做好田间管理,合理浇灌,保持土壤湿润而不积水,防止烂根。黑麦草抗病虫害能力较强,但也要注意麦秆蝇和叶锈病的防治。
(3) 适时刈割
12月初可刈割第一茬,无论牧草长势如何,都要进行第一茬的刈割,刈割时留茬高度为5cm左右,不能低于3cm。刈割后3~5天追施尿素190~220千克/hm2,并将鹅粪施入草地。冬季,每隔1个月可刈割一茬,到年后初春气温回暖后,每20天可刈割一茬,每次刈割后,科学合理施加追肥,做好田间管理。
4.鹅的饲养管理
根据鹅体的生长发育规律和饲养特点,加强育雏期、育成期和育肥期三个阶段的饲养和管理。苗鹅引进之前,清理鹅舍,进行全面消毒。建设专用育苗房,按每平方米建筑面积育苗15只设计,安装供暖设施。冬春季节还应搭建一间中鹅过渡房,防止低温时段和长雨时段。可按每平方米养4只的要求搭建,配2倍面积的运动场所。育苗房用水能用自来水最好,如没有,则要打一口深井供水,有利于小鹅防疫。育雏可采用地面或网上育雏,也可两者相结合。目前,为了降低给温成本和所需空间,一般采用地面和网床相结合的育雏方式,将网床分隔成1m2的小隔间,1~7日龄每间饲养15~20只,8~14日龄每间饲10~15只;2周龄后转入地面平养,15~20日龄每间饲养10只,22日龄后改为6只,逐渐分群。在黔东南地区利用冬闲田种草养鹅的绝大多数为零星农户,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育雏成活率难以保障。因此,为了提高鹅苗成活率,畜牧技术部门通过“统一引种、统一育雏、统一防疫、统一发放”的方式,将引进的出壳鹅苗通过集中育雏、免疫接种,待鹅苗达到0.6~0.8千克脱温后再发放给养殖户饲养。
雏鹅出壳24小时内必须做到“先饮水,后开食”。投喂精料+多汁叶菜,叶菜切细与精料混合投喂,精料与青料比例为2︰1;保持舍内温度30℃,且每隔2天下调1℃,保持相对湿度60%,自由采食,自由饮水。15日龄,加大青料的投喂比例,使青精料比例达到1︰1。25日龄后为仔鹅,消化器官发育完善,消化能力增强,以采食牧草为主、精料为辅,青精料比2︰1,供给充分清洁饮水。随着肉鹅日龄的增加,精料应逐渐减少,充分利用廉价牧草降低养殖成本。同时,适量添加矿物质、盐、骨粉等,满足仔鹅生长的需要,钙、磷比例要保持在1~3︰1,并供给足够的维生素D,促进鹅对钙、磷的吸收。
在疫苗的接种上可根据当地近年来的疫情史调整接种方案。最后,短期内经过肥育,可以迅速增膘长肉,沉积脂肪,增加体重,改善肉的品质,有利于提高商品肉鹅的经济效益。注意适时出售,肉鹅活重达3~3.5千克时即可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