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好的品种。首先,要选择地方优质肉鹅品种,如吉林白鹅等,这些品种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其次,到正规的孵化厂购雏,或者从比较正规的鹅场购进严格挑选的种蛋进行孵化,孵化前加强对种蛋的消毒。第三,有条件的可自己饲养肉鹅选留种蛋,然后进行孵化,这样能充分保证鹅雏质量。
2.选择适宜的购雏季节。一定要根据放养季节确定适宜的购雏时间,放养季节则应根据各地气候条件而定,总的原则是育雏结束后的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放牧。
3.确定适宜的放养密度。放养密度要根据草地面积及饲草资源来确定,一般每公顷草地放养雏鹅30~50只。
4.严格防疫。进雏初期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严格按照防疫程序执行,防疫重点是小鹅瘟、鹅痘、禽霍乱、病毒性肝炎注意正确掌握疫苗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了解疫苗的使用注意事项,保管好疫苗,对个别发病鹅及时进行补治。
5.加强饲养管理。①保证育好雏。在鹅雏进舍后的 1小时内饮给生理盐水,对不会喝水的雏鹅训练饮水,饮完盐水后要及时供给添加环丙沙星或阿莫西林等抗生素的饮水,目的是防止雏鹅感染大肠杆菌、支原体等病原菌。育雏第1周的前3天温度不低于30~32 ℃,后4天温度保持在28 ℃左右,要求温度稳定,以后每周逐渐下降2 ℃,直到18 ℃左右后保持恒定。养殖密度随着雏鹅日龄的增大而逐渐降低,由第l周的每平方米20~30只逐渐降到5周龄10只,同时注意加强通风换气。
②加强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育成期以饲喂青饲料为主,分群后适当补给精料,补料量据鹅只体重大小而定,对偏重的鹅减少精料喂量,相反则增加喂料量;淘汰弱小僵鹅。做好鹅群的放养与调教,平时喂料时应吹口哨,让鹅形成条件反射。放牧时一个人在前面吹口哨开道并撒饲料,另一个人在后面用竹竿驱赶鹅群直到进入牧区。回舍时同样如此,反复训练几天便可。在放牧区内放置一些盛有洁净水的饮水器,供给充足的饮水。管理要精心,做到“五勤”:勤观察鹅只跑出鹅舍的先后顺序,弱鹅或病鹅往往留在后边;勤观察粪便是否正常;补料时勤观察鹅的精神状态,弱鹅或病鹅往往吃食动作迟缓;勤在晚上听鹅的呼吸,判断其是否健康;勤观察鹅群平常食量的变化。通过上面“五勤”,做到有病早治疗,病鹅早隔离。
6.注意收听天气预报。遇恶劣天气时应进行舍饲,因而要注意根据鹅群大小搭建凉棚,用以避暑、避风、防雨淋、休息等。
7.球虫病以预防为主。高温季节一定要选择2种抗球虫药物轮换使用,每种药使用3~5天后停1周左右再用另一种。秋季草子成熟是肉鹅关键的育肥期,更要每隔1周连续2次施喂驱虫药物。
8.搞好卫生消毒。对禽舍及周围环境每周消毒l~2 次,对水桶、料槽天天消毒,鹅舍前设消毒池,禁止外人进入饲养区。保持鹅舍干燥、卫生,勤清扫粪便,勤消毒,粪便堆积发酵后可用于肥田
9.正确用药。要加强饲养管理,采取各种措施以减少应激,增强鹅自身的免疫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药品和抗生素的使用,必要时经准确诊断后用药,用药的方法、剂量必须正确。采购的药物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标准,禁用违禁药物,在休药期内不得出售鹅及产品,确保肉鹅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