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肉鹅产业的生产现状
萍乡市鹅的饲养主要分布在芦溪县的南坑、上埠、宣风、大安里;上栗县的东源、彭高、桐木;湘东区的东桥,麻山;莲花县的坊楼、六市等乡镇。2010 年全市出栏商品鹅84.36万羽,产值6000余万元,年末存笼种母鹅约2万羽。
饲养的鹅品种主要有:莲花白鹅、四川白鹅、炎陵白鹅、皖西白鹅、狮头鹅等。产品销售基本上以活体商品鹅为主,主要销往湖南、广东等地,省内及萍乡本地也有一定销量。莲花白鹅是萍乡地区饲养历史悠久,适应性强的优良地方品种。其主要特性:个体属中小型,羽毛白色,嘴喙和两脚橘黄色,皮肤淡黄色。喙后基部正上方有橘黄色肉瘤。公鹅颈长,头上肉瘤较大,呈半球形。母鹅头上肉瘤较小。初生重公鹅为lOlg,母鹅为99g。成年体重公鹅为4.5~ 5.5kg,母鹅为3.5—4.5kg。屠宰测定:半净膛公鹅为 84.86%,母鹅为84.01%;全净膛公鹅为78.93%,母鹅为76.48%。开产日龄250d,年产蛋3O枚左右,蛋重为138g,蛋壳乳白色。公母配种比例1:5-6,种蛋受精率为90%左右。
2 肉鹅生产存在的问题
2.1 肉鹅的养殖规模小
据统计,目前萍乡市的养鹅户虽然遍布五个县区,但养殖规模总体偏小,且饲养条件简陋。年出笼达千羽的只有十几户,超过5 000羽的仅3~4家。一般饲养几百羽鹅。上栗县新东源绿色种养专业合作社投资兴建的健康养鹅小区全部建成后一次性存栏可达上万羽。
2.2 品种杂乱,饲养模式不统一
虽然萍乡本地有莲花白鹅这个地方优良品种,但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养殖户大都从外地购进雏鹅养殖,主要包括四川白鹅、炎陵白鹅、皖西白鹅、东北仔鹅以及广东狮头鹅等。饲养模式各不相同,如大规模养殖户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质量为目标,用 “种草+补饲”的方式喂养出品质优良的上等鹅。小规模养殖户根据市场行情调整饲养规模和饲养方式。
2.3 销售渠道不畅
目前萍乡市尚无商品鹅的屠宰加工生产线,故以活禽销售为主。
据了解。我国鹅业发展格局总体是北养南销并逐步向内陆市场发展。广东、长三角地区以及香港仍是主要消费区。萍乡本地尚未形成巨大的鹅肉消费市场。因此,本地的市场目前仅限于城乡部分酒店、餐馆,如南坑产区则以南坑为中心及邻近的芦溪、长丰、白竺等乡镇为鹅肉的传统消费区。但总的来说,销量有限。而销往湖南、广东等地的鹅主要是靠贩子上门收购,其价格和销量均受制约。
3 发展对策
3.1加强合作,互利共赢
广大养殖户是肉鹅产业的发展主体。要想做好做大做强养鹅产业,其基本条件一是规模,二是特色。有规模才能进入市场运作;有特色才能赢取市场份额。如果仅靠本地市场,由于销量小,会导致养殖户的利润低。要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养殖户可以联合起来走“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基地+农户” 的合作模式,通过技术互补、信息共享、发展共赢,逐步扩大养殖规模,夯实产业基础。
3.1.1技术互补。养殖户通过合作、交流、培训等途径共同提高养殖水平,及时解决各自实践当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制订较为统一可行的产业规划和养殖技术规范,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和技术风险,提搞养殖成活率、增长率、优质率,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养出最好的鹅,确保鹅的绿色品质和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实现科技联姻,聘请有关专家做技术顾问,走低碳发展之路。
3.1.2信息共享。发挥各自优势,及时沟通信息,广开销售渠道,建立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充分调动开拓市场的积极性。这样既能满足自身订单供货量需要,又帮助避免其他养殖户的产品积压风险。利用市场需求规律,合理安排养殖户的生产,错开供货高峰,以避免内部不良竞争。销售尽可能做到统一价格,保证合理的利润空间,建立自己的市场信息网络,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及时把握市场动态,主动抢占市场机遇,创新经营模式,建立稳固的市场销售网络。
3.1.3发展共赢。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是健全合作机制,成立相应机构,实行行业自律,民主管理。建立地区鹅业发展的对话与沟通机制,在条件成熟时成立市一级的鹅业发展协会,以求相对统一,规范运作。二是科学定位,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择能培育有较强生命力和具有竞争优势的发展模式,统一市场运营。三是建立切实有效的口部监督管理制度和相关措施,防止恶性竞争。四是共同创立萍乡鹅业品牌。有养殖规模和产品特色,但缺乏自主品牌,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要站稳脚跟很难,要想做大做强则难上难。拥有了自己的品牌,才有市场话语权和主动权。
3.2培植当家品种
针对当前萍乡市养殖实践中本地品种退化,购进品种杂乱的问题,上栗县新东源绿色种养专业合作社在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正在扩建种鹅饲养大棚,并计划以萍乡的莲花白鹅为基础,有计划引进外地优良品种进行杂交培育出符合萍乡实际、有市场需求、品质好、料肉比优的好品种。
3.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目前,国家对现代农业扶持范围和力度都在不断增强。因此,萍乡市要创造条件去对接有关扶持政策,争取相关项目资金,以便更好地发展和壮大肉鹅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