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搞好养鹅生产,提高养鹅生产水平
搞好养鹅生产是确保养鹅经济效益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生产搞好了,生产水平提高了,生产的产品数量多了、产值大了,利润才会相对增加;反之,生产没搞好,再谈什么经营方法、经济效益,那都是无米之炊。要搞好养鹅生产,良种杂交少不了,科学饲养是必须的,精心管理是前提,防疫卫生是保障。
(1)选择优良鹅品种
鹅的优良品种很多,我国鹅的品种有几十种,大型鹅有狮头鹅;中型鹅有四川白鹅、皖西白鹅.溆浦鹅、浙东白鹅、雁鹅、钢鹅、马岗鹅等;小型鹅有太湖鹅、豁眼鹅、阳江鹅、籽鹅、长乐鹅、伊利鹅等;还有国外引进品种朗德鹅和莱茵鹅。就其产肉性能来看,狮头鹅、四川白鹅、皖西白鹅、溆浦鹅、朗德鹅及莱茵鹅都是优选品种;就其产蛋性能来看,四川白鹅、皖西白鹅、太湖鹅、豁眼鹅、籽鹅和莱茵鹅等的年产蛋都在60~80枚之间,甚至更高。生产中根据地理环境及生产目标,选择所需品种来进行养鹅生产。
(2)开展经济杂交
经济杂交就是利用杂种优势来提高生产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养鹅生产目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产品,鹅肉和鹅蛋;另一个是产生经济利润。杂种优势能够超过双亲均值或者任何一方亲本性能。就目前养鹅生产普遍采用的杂交方式是以莱茵鹅、朗德鹅作为父本,选用四川白鹅、皖西白鹅、溆浦鹅等地方鹅品种作为杂交母本组合开展经济杂交,生产效果突出。如莱×川鹅10周龄体重就比四川白鹅高出18%。
(3) 精心搞好雏鹅的培育
雏鹅的培育是搞好养鹅生产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其主要环节是抓好育雏室的温度、湿度控制,合理分群饲养,合理密度饲养,合理的光照,通风换气,全价颗粒配合饲料饲喂和搞好防疫与防敌害等,以保证和提高雏鹅成活率。
(4)搞好鹅的配种
在一般鹅品种情况下,母鹅的产蛋量本来就不高,如果种蛋受精率低,其繁殖力就会大打折扣。要提高种蛋受精率,除了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环境卫生,适时配种,恰当公母配比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随时检查公鹅精液质量、克服公鹅选择性配种习性、防止公鹅间相互啄斗、配备足够的交配活动场所、及时放牧活动、必要时人工辅助交配,以及推行人工授精等。
(5)优化种鹅群体结构
合理的种鹅群体结构不但是组织生产的需要,更是提高繁殖力的重要保证。在生产中随时淘汰过老的公母鹅,及时补充新的后备种鹅,以保持优良的种鹅群体结构及旺盛的产蛋性能。一般母鹅的利用年限不超过3年,公鹅利用年限不超过4年。优良的种鹅群的年龄结构为:1岁鹅占30%~40%,2岁鹅40%~50%,3岁鹅占20%~30%。种鹅生产场(户)要将种鹅的淘汰与后备鹅的选育纳入年度生产计划,按时淘汰和补充,确保种鹅群体优良。
(6) 饲喂优质颗粒饲料
鹅的消化功能的特殊性,形成了以食青草为主,这给在传统家庭饲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发展优势,养肉鹅育肥快、时间短、耗料少、经济效益高。但青绿饲料营养浓度低,而粮食类饲料营养单一,不能全面满足鹅繁殖生产和育肥的营养需要,这就必须饲喂营养全面的颗粒饲料,才能获得最佳的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颗粒饲料口感好,更便于仔鹅采食,浪费少。据测定,肉仔鹅饲喂颗粒饲料比单一饲喂玉米可多增重20%以上,饲料利用率提高36%,每只鹅获利提高33%,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7)网上育肥
仔鹅网上育肥是舍饲育肥的一种,就是将仔鹅放在网上饲养,网可以是1层或2层,最好是专业生产的铁丝网,8~10米2栏,饲养密度5~6只/平方米。饲料以全价配合饲料为主,日喂3~4次,同时喂给适量青料,保障清洁饮水。仔鹅采用网上育肥方法,生产效益高,育肥均匀度好,最适合集约化批量生产。集约化饲养是是鹅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它便于工厂化管理,实现规模效益,提高饲料利用率,雏鹅成活率高,育肥期缩短,提高产肉率,有利于推行批量生产,实现专业化、配套化的生产经营体系。
(8) 搞好防疫卫生
搞好鹅群的日常清洁工作,每天打扫圈舍1~2次,保持舍内、运动场清洁干燥;定期对鹅舍和运动场进行消毒;按照免疫程序定期给鹅进行疫苗接种,必要时实施药物防治,尤其在饲养上不能喂给发霉变质的饲料,在饲料中可定期投放一些广谱抗菌药物。雏鹅娇嫩,无抵御敌害的能力,鼠、蛇、猫、犬都是雏鹅危险的敌害,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御。
2. 精细生产经营管理,降低饲养成本
提高养鹅经济效益的三大途径:高产、低耗和市场开发,所以需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来搞好养鹅生产,最大限度地降低饲养成本,力争以较少的投入获取较多的产出。
(1)充分利用鹅场生产资源
鹅场生产资源主要包括:鹅舍、种鹅、设施设备和饲草资源等。要合理配置资源,如鹅场生产规模要与鹅场圈舍及运动场、水面面积相适应,既要保证生产正常,又不浪费每1寸圈舍资源,尽量减少鹅舍场地空置时间,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收益率。
(2) 强化目标责任任制,提高劳动生产率
养鹅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因此,不管是从事养鹅业的饲养、技术人员还是经营管理者都要求努力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实行科学饲养管理,实现每个人员满负荷工作,制定有效的岗位目标考核责任制,来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养鹅生产水平。
(3)合理开发利用饲料,降低饲料成本
由于鹅的消化功能习性,我们可以种植更多的青草养鹅;开发利用工业加工副产物、农作物秸秆、青粗饲料等饲料资源养鹅,有条件的养鹅场提倡放牧与补饲相结合,实现合理投料和科学补饲,既提高了生产水平,又降低了饲养成本,这就相对提高了养鹅的经济效益。
(4) 严格疫病防控,减少医疗费用
健康的鹅群是生产经营的前置条件。把鹅疫病控制好了养鹅就成功了一半。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健全鹅场一系列的防疫卫生管理制度,做到鹅场与外界环境相对隔离,减少外界环境对鹅场的影响;随时搞好场内清洁卫生,及时清除排泄污染物;定期开展鹅舍及活动场地的消毒灭源,净化环境;按照制定的免疫程序按时做好免疫注射。给养鹅生产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可有效地减少鹅疫病的发生率,既减少了养鹅生产损失,又降低了药物医疗费用。
3. 提升经营机制,增加养鹅收入
(1)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
市场变化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们不能改变市场,但可以掌握和利用市场规律来为人们服务。要搞好养鹅生产,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就必须用心开展市场研究,弄清市场规律,掌握市场行情,根据市场需求对号生产鹅产品供应市场,以实现鹅产品销售利润最大化。
(2)应用反季节繁殖技术生产
鹅具有明显的繁殖季节性,“一年养鹅半年产蛋”一直是困惑种鹅养殖业的难题。在我国南方地区鹅的产蛋季节为上年的9~10月份至下年的4~5月份,4~5月份至8~9月份为休产期;北方地区鹅的产蛋季节为2~7月份,8月份至下年1月份为休产期。
一年只有6~7个月的生产繁殖期,还有5~6个月不能产蛋繁殖生产。这就形成了养鹅生产和市场供应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改变鹅固有的繁殖规律,延长鹅的繁殖期限,提高种鹅生产力,是鹅反季节繁殖技术关键所在。应用反季节繁殖技术,改变鹅的繁殖季节,从原来的9~4月份产蛋繁殖改变为5~12产蛋繁殖,以在夏季鹅苗价格高的时候,生产销售鹅苗,而在冬季肉用鹅价格高时育肥肉鹅上市销售,实现反季鹅产品销售,让养殖户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3) 实施规模饲养
集约化饲养是是鹅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它便于工厂生产化管理,提高饲料利用率,雏鹅成活率高,育肥期缩短,提高产肉率,推行批量生产,实现专业化、配套化的生产经营体系,从而充分利用圈舍设备资源,减少场地投资浪费,并严格员工岗位目标考核,实现养鹅规范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实现规模效益。鹅的饲养规模要根据自身资金、技术、人才、生产管理经验、场地环境和市场行情等因素来确定,而不能盲目扩大生产规模。
(4)打造鹅产业优良品牌
打造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即“三品一标”品牌农产品,是农业生产发展的方向和必由之路。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优质、健康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当然,生产“三品一标”品牌农产品,是需要一定投资的,必须还要有规模生产和严格的科学饲养管理操作规程,以及品牌的市场运销运作。不过,只要实现了产品品牌销售,其品牌效应产生的经济效益是很可观的。
(5)完善产品销售网络
建立完善产品流通销售网络,是保障养鹅生产场正常生产和产品畅销的有力保证。养鹅场建立固定的销售渠道,就可以按计划生产,适时出售产品,生产效益就能够得到有力保证。
(6)配套产品加工
养鹅生产加工一体化,即鹅产品经过屠宰加工后再销售,肯定会增加产值和利润;而且还可以适应季节性市场价格调节,从中获取更多的利润。鹅的加工产品多样化,鹅肝、鹅掌、分割肉、板鹅等都是市场需要的。养鹅场可以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条件选择性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