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应激是指作用于鹅体的一切环境刺激引起机体内部发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反应或紧张状态的统称。机体对外界的应激有一定的应变和适应能力,所以尽管外界环境不断地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鹅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并不表现异常。在养鹅生产中,尤其是集约化生产条件下,由于饲养密度加大,加之气候骤变、免疫接种、转舍、分群、捕捉、高温、缺水、光照变化等因素导致的应激反应严重地影响了鹅的生长发育和产蛋性能。为此应采取有效措施以预防应激的发生或使应激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1 鹅应激的表现
鹅发生应激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 1)热应激时主要表现为活动减少、不安、张口喘气、食欲下降、体重下降、提前换羽;2)冷应激时呼吸困难、肌肉震颤、拉稀、消瘦,甚至死亡;3)发育不良,育成率、成活率下降;4)免疫力下降、发病率增高;5)繁殖力下降,蛋重减轻,蛋内容物稀薄,软壳蛋增多、破蛋率上升,受精率、孵化率下降;6)应激引起鹅对维生素需要量大幅增加,易导致维生素缺乏症;7)啄食癖;8)休克或猝死。
2 主要应激因素分析
引起鹅应激的因素多种多样,有些因素的单独作用虽然不大,但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就会造成强烈的应激反应,使鹅无法达到理想的生产水平。引起鹅应激反应的因素主要有:1)高温、低温及气温突变,夏季温度超过30 度,冬季低于5℃,以及日温差在10℃以上;2)湿度过高,超过60% ~70%;3)饲养密度过大;4)长途运输或转群;5)饲料品质不良,饲料营养过低或霉变等;6)饲养人员变动或者陌生人接近;7)注射疫苗;8)药物或农药使用不当。
3 防治措施
3.1 科学饲养,加强管理,创造适宜的养殖环境
1)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和冬季防寒保暖工作,尽量保持鹅舍最佳温度,相对湿度保持在50% ~60%; 2)及时清除粪便,防止氨气含量超标,通风换气量达每千克体重3.0—4.6 m/h,风速0.2 m/s;3)保持合适的饲养密度,地面散养或网上平养密度以5— 7只/m 为宜;4)实行正确的光照制度,光照强度以每 3—5 W/m 为宜;5)保持舍内安静,防止出现突然声响或噪音过大;6)尽量使用料线、水线、温度控制系统等自动化设备,减少人为应激因素;7)饲养人员固定,饲喂定时定量,饮水供应充足;8)防疫、转群等工作要在晚上进行,做到轻拿轻放;9)根据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制定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满足各阶段营养需要。
3.2 添加抗应激添加剂
3.2.1 维生素维生素C作为一种抗应激剂,可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00~200 mg,同时添加维生素E和B族维生素,抗应激作用更加显著。
3.2.2 微量元素应激能造成鹅对某些微量元素相对缺乏或需要量增加,适当补饲硒、锌、铬等元素可减轻应激反应。
3.2.3 中草药某些天然中草药有抗应激效果,投喂抗惊镇静药,如钩藤、葛蒲、延胡索酸、枣仁等,能减少鹅群骚动,保持安静;投喂清热泻火、清热凉血的中药,如石膏、黄岑、柴胡、荷叶、板蓝根、蒲公英、生地、白头翁等,可缓解热应激;投喂开胃消食的中药,如山楂、麦芽、神曲等,可维持正常食欲,提高机体抵抗力。延胡索酸可按0.2%拌料饲喂,能提高鹅群的存活率和生产性能。琥珀酸盐可按0.1%拌料饲喂,能使处于应激状态的鹅群较快地恢复到正常生理状态和维持正常的产蛋水平。
3.2.4 电解质 鹅应激时呼吸加快,呼出大量的 CO2,血液中HCO3-含量降低,容易发生呼吸性碱中毒。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NaHCO,、KHCO,、NaC1、 KCI等电解质,可维持酸碱平衡,缓解热应激。
3.2.5 其他添加剂某些饲料添加剂能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增强抗病能力,具有抗应激作用,如黄霉素、阿散酸、酶制剂等。闫伟等 试验表明,免疫应激降低了鹅的体增重,饲料中添加0.5%的精氨酸可以改善免疫应激造成的不良影响,并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
3.3 做好疫病防治
保持鹅舍清洁,定期进行消毒,严格执行免疫程序,防止疾病发生。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一批鹅饲养结束后要空栏一段时间,经严格消毒后再进新雏。平时不让外来人员、货物进入鹅场,消灭蚊、蝇、库蠓等昆虫,防止病原传播,适时在饲料中投放驱虫药,预防寄生虫病发生。在转群、免疫接种或天气突变等强应激情况下,有选择性地添加抗应激添加剂,可有效降低应激造成的不良影响。
3.4 鹅应激的治疗
如果确诊为鹅应激综合征时,应针对不同的应激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给予及时消除。每千克饲料可添加维生素C 100~300 mg或杆菌肽锌盐40 mg,同时添加维生素E及黄芪多糖粉等,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和抗自由基系统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