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鹅是指孵化出壳后到4周龄以内的苗鹅,也称小鹅。
1雏鹅生理特点
雏鹅出壳后,便进入到一个新的环境中生活。由于出生雏鹅个体小,绒毛稀薄,体质娇嫩,各生理机能尚不完善,神经尚不健全,体温调节能力差,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特别是怕湿、怕冷、怕热、怕压、怕外界环境突然变化,雏鹅生长速度快,消化道容积小,消化能力弱,如果管理不善会导致疾病,甚至死亡。因此,雏鹅阶段的饲养非常重要,不仅直接影响雏鹅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还将影响到育成鹅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
2雏鹅的挑选
鹅苗应挑选优良品种健壮的雏鹅,注射过小鹅瘟疫苗的母鹅群体后代,体质健壮活泼,体重适中,卵黄吸收良好,脐部收缩完全,腹部松软,无血脐、硬脐、口鼻肛门干净,腿部粗壮有力,精神活泼,眼睛灵活有神,全身绒毛松软洁净,有光泽,趾爪无弯曲损伤。用手一抓感到其挣扎有力,有弹性。如发现卵黄吸收不完全,可用25W灯泡放在雏鹅腹部烘5-10min,促进卵黄吸收,对瘦弱、残次的应尽早淘汰。
3雏鹅的饲养
3.1饮水雏鹅饮水一是解决出壳水分的缺乏问题,二是可以帮助排出肠道内的排泄物,清理肠道。雏鹅饮水应在开食前进行,也叫雏鹅“潮口”,雏鹅的潮口时间要在出壳后 24h内饮水,要结合雏鹅的动态来灵活掌握,当雏鹅伸颈张嘴,有啄食欲望时,就可进行潮口:可将0.03%高锰酸钾水溶液或5%多维葡萄糖水盛入盘中或器具内,水温以25度为好,水质要清洁卫生。逐只将雏鹅的嘴贴于水面,促其饮水,经几次调教便可以自由饮水。为预防下痢和缓解运输过程中带来的应激,可在水中加入抗菌素、恩诺沙星等。一定要让每一只雏鹅喝到水,随着雏鹅日龄的增大,饮水量逐渐增多,要供给足够的饮水。饮水器或水槽的高度随鹅雏日龄的增长调整与鹅背等高。
3.2开食雏鹅群饮水2.3h后开始饲喂开食料,可用小米或碎米经温水浸过,泡软。开食时小米占80%、青菜占20%;青饲料要鲜嫩的,切碎后均匀的撒在干净的塑料布上或小料槽内,做到少给勤添,诱其采食,随吃随加,1~3日龄雏鹅每日喂6—8次(晚上喂2次/d),4—10日龄日喂6~7次(晚上喂2 次/d),随着日龄增长逐渐增加饲喂量,并适当补饲沙砾,以帮助消化。11~20日龄日喂5-6次(晚上喂1—2次/d)。每次喂八分饱。21~30日龄每日喂5次(晚上喂1次/d)。
3.3日粮搭配日粮一般以小米或碎米为主,在拌以青菜。随日龄增长,要逐渐减少精料,增加糠麸、青菜的比例。喂青饲料要现喂现加工,以免枯黄腐烂;日粮中应加入2%~3%的骨粉和贝壳粉、0.3%食盐等矿物质饲料,以提高雏鹅食欲和预防软骨病的发生。饲料要先粗后精,定时定量,少给勤添,防止引起消化系统疾病。饲料要清洁,严禁饲喂发霉变质饲料,防止中毒。不能突然变换饲料,防止引起雏鹅食欲下降。
3.4育雏密度一般雏鹅饲养密度为20—25只,m2,最好用高35cm的围栏将雏鹅分群以免有传染病的发生。随着鹅只的长大,及时分群。1周龄后养雏鹅20只/m2,2周龄后养雏鹅15只/m:,之后随天气情况,可大圈饲养,但每群最好不超过100~200只。
3.5光照、温度和湿度出生雏鹅体温调节机能发育不完善,遇冷易聚堆,造成挤伤或压死,所以要做好保温防压。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适当调整温度和光照。1周龄前保持全天光照,舍温28℃~30℃;2周龄保持晚间光照,舍温24℃ -28℃,以后逐步调低舍温;4周龄前舍温保持在20。C以上,晚上喂料时使用灯光照明。育雏温度适宜,雏鹅活泼好动,均匀分布。当温度过低时,出现拥挤归堆,叫声长而低沉;当雏鹅分散开,说明温度过高。舍内温度控制在60%~65%,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雏鹅的体质下降,影响生长,应勤添或更换垫草,换气排湿,降低温度。
4雏鹅的管理
4.1做好消毒每天要清扫鹅舍,勤换垫草,保持鹅舍清洁卫生和干净,每天清洗饲槽、水槽,每隔3d用0.2%百毒杀彻底消毒1次饲养用具及运动场地等。每天中午温度较高时,可短时间开窗换气。保持通风通畅良好。要做好防鼠灭蝇等工作,防止兽害,减少应激。严禁在育雏室内大声喧哗和粗暴操作。
4.2当运动在风和Et暖的天气,雏鹅在7日龄后可到运动场进行日光浴、自由运动。
4.3放水游泳雏鹅在20日龄后,外界气温达到20℃以上,可让雏鹅在清洁的浅水池塘自由下水,游泳。初次放水时间为5~6mim,逐渐延长放水时间;但时间不能超过1h,天冷水温低时,不应强迫赶入水中,以防风寒感冒。
4.4及时放牧要选择牧草青嫩、有水源、离家近的草地放牧,放牧时要注意天气变化和雏鹅动态,防止雏鹅着凉和暴晒。放牧场地要求无污染、无疫情。严禁在被农药污染过的草地放牧,雷雨,大雨,露水未干的不能放牧。
5疫病防治
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免疫程序,及时、正确地进行免疫,加强雏鹅对疫病的抵抗力。对刚出雏的雏鹅用小鹅瘟疫苗免疫注射,一月龄后进行第二次注射。同时要进行禽流感疫苗注射和预防球虫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