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国内最大养鹅平台
最专业养鹅网站
当前位置: 养鹅网 » 养鹅技术 » 鹅的饲养 » 雏鹅发生小鹅瘟的诊断与防控

雏鹅发生小鹅瘟的诊断与防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4-15  浏览次数:752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雏鹅的一种急性烈性败血性传染病,是雏鹅常发的病毒病。雏鹅发病后精神委顿,食欲废绝,急剧下痢,迅速消瘦,有时出现神经症状,死亡率高。该病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并可经卵垂直传播。其主要病理变化是呈现纤维素性浮膜性肠炎。

1流行特点
该病的主要易感动物是鹅,而且主要发生于20 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0%~100%,发病鹅13龄越小,死亡率越高。4~6周龄小鹅偶有发病,但死亡率较低。成年鹅可感染病毒但不发病。病鹅、病愈带毒鹅及健康带毒的种鹅是主要传染来源,最严重的暴发多由病毒垂直传播而引起。健康的雏鹅通常因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分泌物、排泄物及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等而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发病,雏鹅通过带毒的种蛋感染也是有可能的。该病可见于一年四季。在疫区,经2~3年的严重流行后,可能出现一段时间的平静期,随后又出现新的严重流行期。

2临床症状
小鹅瘟根据病程长短不同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亚急性等病型。病程的长短与雏鹅的13龄大小有关。最急性型多见于1周龄内发病的雏鹅。患鹅往往未表现明显症状即发生死亡。急性型见于1~3周龄发病的雏鹅,症状表现为精神沉郁,流涕,流涎,离群,呆立或蹲伏,厌食或废食,排黄绿色稀粪,粪便常带有气泡或灰白色蛋白性絮片。病鹅迅速脱水、消瘦,发病后l~ 2 d死亡。4周龄或以上发病的小鹅,通常为亚急性型,病程为1~2周,表现为持续的下痢,缓慢消瘦,衰弱。最后死亡或耐过成为僵鹅。

3病理变化
最急性病例的肠道尤其是小肠道黏膜充血、脱落,肠内容物呈糊状或混有少量灰白色的纤维素絮片:急性和亚急性病例呈现典型的纤维素性浮膜性肠炎(俗称“腊肠粪样”病变):小肠部分肠段膨大,剪开膨大的肠管.可见其肠黏膜脱落。肠壁露出潮红光滑的黏膜下层。肠内容物呈软的条索状或较硬实的柱状.该内容物表面灰白色,触感柔韧。

4诊断
诊断该病应抓住其主要特点:该病主要发生于雏鹅,发病急,死亡率高,病鹅呈现典型的纤维素性浮膜性肠炎病变。

此外,要注意与雏鹅病毒性肠炎相区别。雏鹅病毒性肠炎发病速度和传播速度较慢,发病24 h内只有 10%左右的患雏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而小鹅瘟则发病迅速,传播快,发病12 h就有50%左右的患雏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同时,雏鹅病毒性肠炎形成的肠栓较长,一般可达10-15cm,而小鹅瘟形成的肠栓一般只有2~4 cm,这是2种病的典型病理变化特征。

5防控措施
5.1加强清洁卫生与消毒工作对鹅场的旱地、水域、用具、种蛋、孵房等经常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有效的消毒药有复合酚、百毒杀、过氧乙酸、福尔马林等。

5.2加强免疫对种鹅。在产蛋前15~20 d及产蛋中期,用小鹅瘟弱毒疫苗作肌肉注射接种,2~4头份/只;对于雏鹅.在l~3日龄和发病初期用小鹅瘟高免血清经皮下注射,剂量为l一1.5 mL/只。

5.3加强饲养管理要注意保温、降湿、通风,雏鹅群尽量不要下水或少下水。经常清理场地,更换垫料。在饲料中添加0.2%的土霉素,连用3~5 d,防止继发感染其他疾病.提高雏鹅的成活率。

5.4隔离饲养一旦发现该病的患鹅,立即与假定健康雏鹅群隔离.在饮水中加入适量的电解多维,以增强雏鹅的抵抗力。

5.5无害化处理将垫料、粪便及病死雏鹅运到远离饲养场的地方进行无害化处理。

6小结与体会
①禁止从疫区引种(包括种苗和种蛋),从源头上控制该病。引进雏鹅或种蛋时,首先要了解产地的免疫情况和疫情流行情况。建议各养鹅户到信誉好、管理严、消毒全面彻底的正规孵化场购买雏鹅。

②小鹅瘟是影响养鹅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该病传播快,死亡率高,给养鹅业造成的损失巨大。因此,建议养鹅户在购买雏鹅时,应问清楚是否注射了疫苗,最好要求孵化场给出壳后的小鹅在24 h内注射小鹅瘟弱毒苗或注射小鹅瘟血清,以解决农村养鹅户购买疫苗的不便问题。

③由于小鹅瘟并无特效治疗药物,目前只能使用质量好的小鹅瘟卵黄抗体或高免血清治疗。所以做好该病的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分享与收藏:  养鹅技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雏鹅 
 
推荐图文
推荐养鹅技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