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国内最大养鹅平台
最专业养鹅网站
当前位置: 养鹅网 » 养鹅技术 » 鹅病治疗 » 一例小鹅瘟病的诊治

一例小鹅瘟病的诊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5-04  作者:李艳波于海龙  浏览次数:547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毒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强,肝脏病料和鹅肝绒尿液毒在一8℃冰箱内至少能存活10年,-65度超低温冰箱内存活15年。本病传播迅速,病死率高,是发展养鹅业的一大危害,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1诊断

1.1小鹅症病例2011年07月份某养鹅场共出雏鹅250 只。该批雏出壳后即注射了小鹅瘟疫苗,1—6日龄生长正常,雏鹅7龄时,突然发生死亡。

1.2流行病学特征6日晚间死亡5只,7日死亡13只,8 日死亡22只,9日疫情趋于平稳,10日死亡21只,11日死亡停止,雏鹅累计死亡61只,病死率达40%。

1.3临诊特征雏鹅积堆,不易驱散。最急性型病程短,无任何症状,突然死亡;急性型,症状明显,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废绝,死亡的雏鹅大多为发育良好体大的鹅雏,喜卧不起,腹泻,粪便呈黄色或绿色,吃食摇头,个别的病鹅采食后将吃进去的料甩出,不愿运动,口角有粘性液体甩出,也有在濒死前出现头部弯转摆头,全身抽搐瘫痪等神经症状。

1.4剖检诊断出现最急性,急性和亚急性三种,以发生渗出性肠炎为主要病理变化。解剖20只,最急性型剖检无眼观病理变化。急性型尸体外表羽毛潮湿,有10只泄殖腔周围有稀粪,口腔、鼻腔中有稀薄的粘液,呈褐色或绿色。皮下组织充血,心尖呈特征性钝圆变化,肝脏淤血肿大,质脆易碎,呈土黄色,肺呈水肿变化,胸部肌肉、腿部肌肉有条斑出血,卵黄吸收不良,脾脏肿大,十二指肠型肥厚,肠粘膜严重脱落,在靠近卵黄与回盲部肠段,外观膨大,质地稍坚实,长约 2。4cm状如腊肠,剖开后见淡灰色的栓子样物,其外表包围着一层厚的坏死肠粘膜和纤维形成的伪膜。有的病例仅见小片管状假膜在小肠内,其肠段充血、出血、食道内有水样液体。

1.5 实验室诊断小鹅瘟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有电子显微镜观察、琼脂凝胶扩散实验,Dot-ELISA,RIHA,SPA—CoA 等。这里采取琼脂凝胶扩散实验诊断方法,经过免疫抑制试验证明,小鹅瘟高免血清能中和小鹅瘟浓缩抗原,阻断沉淀线的出现,从而表明琼扩试验具有高度特异性。琼扩试验对检查小鹅瘟病毒抗原或检测小鹅瘟免疫抗体可获得特异、准确的检查结果。

通过流行病学诊断、临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实验室诊断确定该鹅场发生了小鹅瘟。

2防治对策

2.1主动免疫应用小鹅瘟鸭胚化弱毒苗注射产蛋鹅(即母鹅产蛋前30 d皮下注射,产蛋前15 d再加注1次),注射过疫苗的母鹅在10~14 d后所产下的蛋孵出的雏鹅具有坚强的免疫力,使雏鹅获得被动免疫。母体免疫是控制小鹅瘟发生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另外,以弱毒疫苗直接接种1日龄的雏鹅也有一定效果。

2.2被动免疫小鹅瘟抗血清分为两种分别是异源和同源抗血清,对感染、受威胁、刚发病的雏鹅群,注射抗血清可起到治疗和预防作用。但对于严重的病例,血清治疗效果甚微。

2.3加强饲养管理在育雏鹅时段,必须做好温度控制,避免雏鹅因温差受寒感冒而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诱发本病的发生和加重小鹅瘟的病情。另一方面,要供给充足的适口性好的饲料和干净饮水,增强抗病能力。强化消毒措施,消灭本病的传染源。

2.4中药调治中草药对本病也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如生半边莲,肉豆蔻等。在施药的同时结合辅助治疗,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B1、鱼肝油丸、肝泰乐和少量葡萄糖或白糖等。
分享与收藏:  养鹅技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小鹅瘟 
 
推荐图文
推荐养鹅技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