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8日我镇一养鹅户购入四季鹅 900只,购进后在林问搭建的塑料大棚中育雏饲养,期间按照免疫程序进行了小鹅瘟、鹅副黏病毒病和禽流感的防疫。10月30日发现有部分鹅精神沉郁,离群独处,拉绿色稀便,立即用氟哌酸拌料,不吃料的鹅用庆大霉素肌注,11月2日发现鹅群病情没有得到控制,还有蔓延的趋势,病鹅出现神经症状,并有5只鹅死亡。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诊断为鹅传染性浆膜炎,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到11月6日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这次病例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该养殖户在林问种植了牧草,育雏后期若天气晴朗,苗鹅自由放牧。10月27日起由于降温并连续阴雨,大棚地面潮湿,通风不良,饲养密度大,鹅场环境卫生状况差,10月30日苗鹅开始发病。病鹅精神委顿,羽毛松乱,食欲不振或废绝,拉绿色稀便,离群独处,闭目嗜睡,有的缩头歪颈,点头、摇头,共济失调,有的病鹅眼鼻分泌增多,鼻内流出黏液性分泌物,呼吸困难,咳嗽或打喷嚏,濒死前出现神经症状,头颈痉挛,转圈倒退,角弓反张,抽搐死亡。
2 剖检变化
剖检的5只病死鹅肝脏肿大,质脆,呈土黄色或黄褐色,表面覆盖一层灰黄色半透明的纤维索性假膜,极易与肝脏剥离,并出现纤维素性肝周炎。心脏出现纤维素性心包炎,心外膜表面粘有一层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包膜与心外膜发生粘连,难以剥离。气囊壁混浊增厚,气囊腔附有灰白色纤维紊J生渗出物。小肠黏膜出血,腹腔积液,液体清亮呈淡黄色。有的病死鹅可见脑膜充血、水肿和增厚,有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
3 实验室检查
染色镜检:无菌操作采取患病死亡鹅的心血、肝和脑均匀涂片,分别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大量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单个或成对。
细菌的分离培养:无菌操作采取病死鹅的心血、肝和脑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血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平板,置于烛缸中37%恒温培养。24~48小时后观察见血琼脂平板上长出圆形、微突起.
生化试验:将分离的细菌培养物进行生化试验测定,结果不发酵蔗糖、麦芽糖、葡萄糖、乳糖和甘露醇,V—P和MR试验为阴性,明胶试验中明胶液化。
动物接种:将细菌分离培养物稀释后颈部皮下注射2周龄雏鹅,接种48小时后雏鹅开始发病。发病症状和剖检病理变化与临床发病鹅相同。
药敏试验:采用常规纸片法,在血琼脂培养基上涂布菌落并贴上药敏纸片,37%恒温培养24小时。测量抑菌圈直径,结果显示该菌对氟苯尼考、头孢拉定和阿米卡星高敏;对恩诺沙星、强力霉素和阿莫西林中敏;对氟哌酸、青霉素和庆大霉素低敏。
4 综合防治措施
首先将鹅舍内的垫料、粪便清扫干净,潮湿的地面用干石灰覆盖吸湿,清扫后重新垫上干垫料,并及时更换。其次对病死鹅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用具、鹅舍进行消毒。三是对全群用氟苯尼考粉拌料,1天2 次,连用3天,饮水中添加适量电解多维,对病鹅用阿米卡星肌肉注射,连用3天。通过采取上述综合防治措施,3天后鹅群停止死亡,并逐步康复。
5 防治体会
本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鹅传染性浆膜炎,是一种细菌性传染病,该病病菌有多种不同的血清型,发病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做药敏试验,选择用敏感的药物进行预防治疗。鹅舍的清洁卫生,适度饲养,通风换气,鹅舍的定期消毒,减少应激等对预防本病的发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