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国内最大养鹅平台
最专业养鹅网站
当前位置: 养鹅网 » 养鹅技术 » 鹅的饲养 » 肉用仔鹅的饲养管理

肉用仔鹅的饲养管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4-08  浏览次数:585
 1. 商品肉鹅的生产特点
(1) 耐粗饲、草食性
鹅是家禽中体型较大和较易饲养的草食性水禽,凡是在有草地和水源的地方均可以饲养,尤其是在水源丰富、牧草富饶的地方,更适宜成群地放牧饲养。鹅喜食牧草,只需饲喂少量的精饲料,不存在与人畜争粮食的问题。在我国人口众多、粮食紧张的大环境下,大力发展商品肉鹅养殖业,对实现畜牧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
鹅具有强健的肌胃,肌胃内压力比鸡、鸭高1.5~2倍,可以更容易地磨碎食物,发达的消化道和盲肠是鹅的另一大特征。研究表明,雏鹅到3周龄时,盲肠开始发育,并且重量迅速增加,5周龄时盲肠的重量是出生时的36倍多,并且盲肠内含有大量微生物,尤其是厌氧纤维分解菌特别多,易使纤维素发酵分解,产生大量低级脂肪酸供鹅体吸收利用,这使得育成期的肉鹅对纤维素具有很强的消化能力,所以在育成阶段,可以全程放牧饲养,添加少量的精饲料即可。
(2) 生长发育快
肉鹅生长速度快,产肉能力强。以豁眼鹅为例,出生体重平均为80g左右,而1周龄时体重可以达到200g,是初生重的2.5倍,3周龄时体重可达750g左右,是初生重的9倍,5周龄时体重为1645.5g,为初生重的20.6倍。地方鹅的小型品种70日龄的体重为2.5~3.0千克,中型鹅品种70日龄体重可达3~4千克,而狮头鹅等大型鹅品种70日龄体重6千克以上。同时,鹅的屠宰率很高,四川白鹅、武冈铜鹅、籽鹅以及狮头鹅等常见肉用鹅屠宰率都在80%以上,全净膛率都在65%以上。
由于鹅的生长发育快,生产周期短,缩短了从投入到产出的时间,加快了资金的周转,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3) 季节性生产
鹅的繁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这就导致肉鹅商品生产具有季节性的特点。我国大部分鹅品种都属于短日照动物,一般每年9月至翌年4~5月为母鹅的产蛋期。种鹅在繁殖期内,外观表现为羽毛光洁、身体发育良好。母鹅接受交配、产蛋;公鹅性欲旺盛、交配频繁。在繁殖季节内,受精率也呈现周期性的变化,一般繁殖季节初期和末期受精率较低,产蛋中期产蛋率高时,受精率也高。以狮头鹅、马冈鹅等广东省鹅为例,其繁殖季节从每年的10月开始,至翌年的3~4月终止;产蛋最高峰发生于12月至翌年1月,而5~9月为休产期或非繁殖期。鹅在为期约6~7个月的繁殖季节内,表现出4~5个产蛋就巢周期。一般从7~10月,市场上就缺乏商品肉仔鹅的供应。而豁眼鹅等少数北方鹅品种属于长日照动物,繁殖季节在每年的春夏日照延长时。但是,不管是短日照的南方品种鹅还是北方少数长日照的品种鹅,它们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繁殖特点,这使得雏鹅和肉鹅的养殖都具有季节性特点,在一些月份里会产生肉鹅供应短缺的现象,影响了肉鹅的市场稳定以及养殖业的发展。
近些年,科研工作者在鹅的全年均衡生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以广东省短日照鹅品种为例,研究表明,长光照抑制鹅繁殖活动,缩短光照促进鹅繁殖活动。通过采用在冬季延长日照,在夏季缩短日照的办法,即创造一个与自然光照变化相反的人工光照程序,逆转鹅的繁殖季节。目前,鹅的全年均衡生产技术已经运用在后备马冈鹅的育成环节。具体操作为,在马冈鹅于6~7月龄将产出第1窝小蛋时延长光照抑制其产蛋,然后再过2~3个月待后备鹅进一步生长发育后缩短光照促进其产蛋(施振旦等,2007)。
(4) 其他特点
肉鹅养殖投入少,产出多。鹅以放牧食草为主。因此,养殖场的基本建设与设备所需很少,特别适合农家利用当地的水草资源分散放牧养殖。对于农村散养以及小规模养殖户,鹅育雏期需要一些房舍和供暖设备及一些简单的育雏用具,例如,竹筐、食槽、水槽,放牧时的育成鹅以及育肥鹅一般都露宿在外面,可以随着放牧场地的变换而迁移;集约化养殖场的设备和基础建设要投入多一些。鹅的生活力强,适应性广,耐寒力和抗病力都比鸡、鸭强,雏鹅的成活率在90%以上,东北地区的豁眼鹅,在大雪的冬季还可以扒开积雪寻找埋在雪下的牧草。据调查,养1只鹅至3.5千克出售,鹅苗、药物及饲料费费用加起来不足20~30元,按每千克鹅12元计算,每只鹅可以获利12~22元,农家养鹅都是以放牧为主,仅在早晚补充少量的精饲料。由于鹅对草质的选择性很广,放牧时,既可以选择栽种的牧草地、已收割的麦地和稻田地,又可以利用田边、河边、路边的野草,甚至一些无法利用的草地、荒坡、滩涂都可以用来放牧鹅群。
2. 肉用仔鹅阶段饲养与管理
良种肉鹅具有生长速度快、生产周期短的特点,通过满足各阶段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可充分发挥良种肉鹅的遗传潜力;此外,鹅的饲养管理是肉鹅养殖的重要环节,也是获得高产、低耗、高效益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集约化肉鹅养殖业的发展,必须掌握科学的肉鹅阶段饲养管理技术,以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鹅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肉用仔鹅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参见本书第四篇第二章第一节中雏鹅的饲养管理部分。
(2) 肉用仔鹅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肉用仔鹅育成期是指从育雏结束时起到转入育肥阶段时止的鹅,又称为生长鹅、青年鹅、中鹅等。
不同品种肉鹅育成期的时间长短不相同,对于中小型品种鹅,育成期一般是指28~30日龄到60~70日龄的鹅;而如狮头鹅等大型鹅品种,肉用育成期可早至56日龄左右。从肉鹅生长发育的规律来看,骨骼在2~6周龄中生长最快,肌肉组织则在4~9周龄生长最快,所以说,育成期足肉鹅一生中生长最快的时期。肉鹅在育成期生长发育得好坏,与上市时肉鹅的体重、未来种鹅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雏鹅纤细的胎毛在这一阶段逐渐被换掉,进入长羽毛的时期,则育成期肉鹅的环境适应性和抵抗不良因素的能力明显提高,这个时期的饲养可以采用放牧为主、补饲为辅的饲养方式,充分利用育成鹅耐粗饲、增重快的特点,为育肥期打下基础。
① 肉用仔鹅育成期的特点
雏鹅经过舍饲或半舍饲育雏和适度放牧锻炼后进入育成期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鹅的消化道体积增大,消化能力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及抵抗力大大增强。这个阶段也是鹅骨骼、肌肉和羽毛生长最快的阶段,能够大量利用青绿饲料。这时应多饲喂青绿饲料或进行放牧饲养,放牧饲养能够使鹅得到充分的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实践证明,放牧在草地和水面上的鹅群,由于经常处在新鲜空气环境中,不仅能够采食到富含维生素的青绿饲料,还能够得到足够的阳光和运动,促进了鹅的新陈代谢。从育成期肉鹅的特点出发,其饲养管理的重点就是采取放牧或半舍饲圈养为主、精料补饲为辅的饲养方式,充分利用放牧和青料等条件,加强锻炼,培育出适应性强、耐粗饲、增重快的鹅群,为育肥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 肉用仔鹅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a. 育成期饲养方式的选择
育成鹅的饲养方式与雏鹅有些不同,经过育雏期的生长发育,雏鹅体重一般能达到1~2千克,身体体温调节机制也趋于完善,不再需要另外的保温措施,饲养密度也要小很多,所以育成期肉鹅的饲养方式大体上可以分为放牧饲养、放牧与舍饲相结合和半舍饲圈养等形式。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散养和养殖专业户都是采用放牧饲养,因为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节省饲料成本,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而如果牧草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育成肉鹅需求就要补充精饲料,采用放牧与舍饲结合的方式。但是,随着肉鹅养殖业的不断发展,这种传统的饲养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大规模的工厂化、集约化生产的需要,全程半舍饲圈养方式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利用,适应肉鹅养殖业的集约化生产,也是养鹅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b. 育成期的放牧场地选择
因各地区放牧资源的不一致,将直接影响鹅的生长发育效果。场地选择的几点要求细则:第一,放牧场地尽量选择草量丰富的草场,可有效提高单位面积载鹅量;放牧要合理利用牧地,应对牧地实行轮牧,将选择好的牧地分成若干小区,每隔15~20天轮换1次,每区2~4天。第二,要选择牧草种类丰富,特别是豆科、禾本科及菊科牧草丰富的草地,这样有利于各类营养成分的互补,减少精料的补喂量,可有效降低成本。黑麦草、生菜、莴苣叶等都是雏鹅开口的好饲料,其中黑麦草又是最佳选择。对于青饲料的利用方式,可以直按放牧采食,也可以青刈舍饲、青贮以及调制成干草和干草粉。第三,放牧地附近最好有水塘、河流等给鹅提供清洁饮水和清洗羽毛的水源。第四,附近最好有大树或人工建造的简易棚架舍作为鹅的遮阳伞,便于鹅及时休息和减少鹅因燥热或风雨引起的应激反应。第五,放牧地要选择远离工业区、主要疫病区、重金属污染区及生活垃圾等,以利于鹅健康生长。
c. 育成期的放牧饲养管理
育成期是肉鹅饲养的关键时期,对于后期鹅的育肥至关重要。因此,作为养殖者,在这时期要从细节人手,有效提升每只肉鹅的体质,增强其放牧采食能力,为育肥期奠定坚实的基础。
适时放牧。育成期肉鹅的放牧管理与雏鹅相似,但是没有雏鹅那么精细。育成期的关键就是抓好放牧。实践证明,放牧不仅让雏鹅获得了充足的营养,也增强了其抵抗力和适应性,增加肉质的口感,而且改善了鹅呼吸的空气质量。对于牧草地的选择,要有足够的青草,此时的草质可以比育雏鹅的粗一些,要保证草场有足够的再生时间,尽量保证草场里的草能繁殖。育成期肉鹅放牧时间应随日龄的增加而延长,直至全天放牧。一般在天气适宜时,30日龄左右每天放牧4~6小时,40日龄增加到6~8小时,50日龄以上应全天放牧,根据气温条件可以早出晚归或晚出早归。放牧时间的掌握原则是:初期每次放牧时间不应过长,每天可以上午、下午各放牧1次,气温较高时实行早放晚回,中午适度避暑休息,注意应避免被大雨淋湿鹅身体;气温低时要减少放牧时间。随着日龄增大可以增加放牧时间,在中午时最好回棚休息2h;鹅的采食高峰在早晨和傍晚,早晨露水较多时,要注意避免鹅采食带露水的牧草和鹅腹部被露水打湿后受凉,在鹅腹部羽毛长成后可以每天早些放牧;待多数鹅食饱之后可将鹅群赶人清洁池塘或者清水河中,让其自由活动和洗浴游戏。
适时放水。放牧与放水相结合非常重要。饲养人员要细心观察鹅只体姿和神态的变化,当放牧一段时间,鹅群食草速度减慢,绝大多数鹅抬头张望时,可以将鹅赶入水中,刚入水中的鹅群嬉戏活跃,当经过一段时间玩耍、饮水,鹅自由游走时便可将鹅群赶上岸。一方面,要让鹅群在放水地边找一处干燥空旷场地供鹅整理梳干自己的羽毛,减少能量的消耗;另一方面,为了有效获取更多的营养,应及时将鹅群再次赶入草场,继续采食。当鹅不再采食而是张望时,说明鹅已吃饱,此时可让鹅休息,待鹅群骚动,说明鹅已休息好,可进行下次采食。经过有规律的放牧、放水饲养1周以后,鹅便可有效地建立条件反射,为后续放牧采食习惯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放牧群的大小。放牧群的大小要根据放牧场地情况及放牧人员的经验丰富程度而定。一般农村放牧以250~300只鹅为一个放牧群为宜。如果放牧草地地势平坦开阔,对整个育成鹅群可以一目了然,则放牧群可以增加到500~1000只。但是如果放牧群过大,则管理比较困难,特别是在林下放牧或者牧草特别茂盛的时候,一些小群体容易走散,同时放牧群过大,个体小,体质弱的鹅会由于质量好的牧草摄取不足,而导致生长发育缓慢,放牧鹅群因此也会产生大小不均和强弱不均的现象。
合理补饲。如果放牧条件好,鹅能在放牧时吃饱喝足,可以不用补饲。当草场草质差,鹅吃了一整天还是没有饱,或者当鹅体发生生理变化时,如肩、腿、腹部正在脱旧毛、长新毛时,那就要进行补饲。补饲时为了节省成本,可以人工种植一些优质的青草,如紫花苜蓿、黑麦草等优良牧草来替代精料,补饲量要根据草情、鹅情来定。补喂精料时,尽量用水搅拌均匀饲喂,同时饲槽数量备足,以防弱肉强食,造成采食不均。在饲喂方式上,可采用白天补饲时喂精料,夜间可以精、青料同时饲喂。
放牧注意事项。第一,防中暑。北方养鹅的育成期正值夏季,暑天放牧鹅易受到强光的照射和高温的笼罩,极易造成中暑,因此中午应多休息,保证通风顺畅,鹅体感舒适。宜采用早放早休息、晚放晚休息的方式。而且应及时放水,补足水分。第二,防应激。育成期肉鹅胆小且神经敏感,在放牧时受到外界变化易产生应激,如鞭炮声、汽车鸣笛、机械声、吆喝声等。因此,饲养管理人员要有职业道德,和蔼对待鹅。如果鹅产生应激反应,一方面,提高维持营养需要,降低养分利用率,放牧效果也会打折扣,更为严重的会导致鹅发育受阻;另一方面,强烈的应激极易导致鹅只身体抵抗力下降,诱发疾病。所以,防止育成期肉鹅应激应从管理人手,如饲养员的工作服、工具不要经常变换,如需变换,要提前做好预防。第三,防跑伤。鹅走方步,天生运动奔跑能力偏弱,因此放牧时不要对鹅群赶得过快,
防止相互碰撞、踩踏或撞到石头、硬土等坚硬物体。放牧的距离要由近及远,按照对放牧地草量和鹅采食能力的认识,慢慢向远处放,让鹅逐渐熟悉和适应草地,距离过远,中途要有间歇,以免累伤鹅群。
下水的岸边要修成缓坡,防止鹅飞跃时撞击受伤。对于受伤的鹅要及时赶回舍,进行调养。第四,防中毒。要事先了解放牧地的农药喷洒情况,打过农药的放牧地至少要经过一次大雨,并经过一定时间后才可以安全放牧。第五,其他注意事项。开始放牧时要点清鹅数,赶回鹅舍时也要点清,查数时可每3只记1次。如遇到草场放牧人家较多时,要对自己鹅群进行标记,如鹅体涂抹标记、捆绑布条,或挂翅号和脚环,以利于区分。平时应关注天气预报,禁止高温、雨天放牧。最后一次放水后要等到鹅羽毛干后才能回舍,防止将鹅舍弄湿。
卫生防疫。卫生防疫是该时期不可忽视的一个关键环节。鹅从育雏到育成,也是从鹅舍内逐步向舍外转移的过程,在此期间鹅所处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为了防止应激以及引起疾病可在饮水中或补饲时添加电解多维和抗生素。放牧鹅的外界环境开放,不可避免不明情况的鹅群相互交叉接触,极易造成疾病的传播。因此,为防止感染,要按照免疫程序及时注射小鹅瘟、禽流感、禽霍乱、鸭瘟等疫苗,不可麻痹大意。放牧附近如有农业耕作,喷洒农药,应在10~15天后安全期再放牧,如邻近鹅群发生疫情则放牧地点要远离疫区。每天清洗水槽、料槽,定期消毒,舍内外卫生要搞好,定期更换垫料。对于废弃的垫料、鹅粪进行发酵处理。在放牧时鹅经常会将虫卵吃到体内,虫卵在鹅体内寄生,影响鹅的身体健康,也会传染其他鹅,因此要进行驱虫。
(4)半舍饲圈养饲养管理
舍饲对设备、饲料、人工等费用相对较高,对饲养管理水平要求较高,但是由于放牧草地受到限制,规模化集约养殖商品肉鹅宜多采用半舍饲圈养方式,一般鹅舍内采用地面平养或者网上平养。饲养育成期肉鹅的饲料,应以人工栽培的优质牧草和天然牧草等青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精粗饲料合理搭配,由于需要提供较多的精饲料,因此饲养成本比放牧饲养提高很多。半舍饲圈养过程中要保持饮水池的清洁卫生,勤换育成期鹅舍垫草,保持地面运动场干净卫生。舍外需提供足够的陆地运动场和水面运动场,使鹅能够较充分地走动,增强体质,通常育成期舍外运动场的面积应达到舍内面积的2~3倍以上。另外,运动场内需堆放沙砾供鹅群采食,以增加育成鹅的消化能力。研究表明,这种舍饲圈养条件下,狮头鹅的平均日增重要明显高于放牧加补饲的鹅,通过配制科学、合理的全价饲料,满足狮头鹅的营养需求,舍饲就能使狮头鹅发挥出最大的生长潜力(吕敏芝等,2002)。
在舍饲圈养的条件下,由于育成鹅群的运动量减少,加上精饲料的增加,容易造成育成期肉鹅过肥,这会影响育成鹅的骨骼体型发育,不利于以后的育肥,所以在育成鹅舍饲的生产中常采用限饲的技术,使育成期肉鹅有所“吊架子”,为后期的育肥做准备。
限饲喂养技术可以通过控制采食量或日粮中某些养分的摄入量,调控动物营养摄入,以获得最大的饲料利用率和最低的饲料成本,并且使动物达到最好的生产效率。通常限饲技术被用于阶段饲养和种鹅的培育,而在肉鹅生产中则应用较少。有研究考察了限饲对28日龄肉鹅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组肉鹅的投料量为对照组前1天采食量的85%,试验期为42d。结果表明,限饲组鹅日增重低于对照组,但是饲料转化率却显著优于对照组,日粮的养分消化率没有明显提高,屠宰性能方面屠宰率和半净膛率也没有明显差异,说明限饲对肉鹅体内养分代谢没有不良影响,可能提高肉鹅饲料转化效率,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张捷等,2010)。由于上述研究只设定了一个限饲量,所以今后的肉鹅限饲研究应考虑不同的限饲量,在不同的限制采食量与饲料养分利用效率及鹅的生长性能之间、在限饲时间的长短与饲料养分利用效率及鹅的生长性能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通过适当的限饲获得饲料养分的最佳利用效率。
3.适时转群
经过育成阶段的放牧和饲养,充分利用放牧草地和其他青绿饲料,在较少补饲精饲料的条件下,育成鹅也有比较好的生长发育,在60~70日龄时,大型鹅品种平均可以达到5~6千克、中型品种为3~4千克、小型品种达到2.5~3千克。这时就要把育成鹅转入育肥舍进行短期育肥后上市销售。
分享与收藏:  养鹅技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仔鹅 
 
推荐图文
推荐养鹅技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