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国内最大养鹅平台
最专业养鹅网站
当前位置: 养鹅网 » 养鹅技术 » 鹅病治疗 » 鹅几种病毒性疾病的诊治

鹅几种病毒性疾病的诊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4-27  浏览次数:1761
1禽流感病

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和无致病性禽流感。其中,以H N,和H N,为代表的由H 和H 亚型毒株所引起的疫病称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禽流感各季均可发生,但多爆发于冬春季节,尤其秋冬、冬季之交。不同品种和日龄的鹅均感染本病,其中 雏鹅的发病率可高达100%,死亡率可达40%~90%。其他日龄鹅群,发病率为60% 90%,死亡率一般为30%一80%。此病若与其他疾病合并感染,死亡率高达80%。鹅禽流感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呼吸道,也可由被污染的水源、羽毛、肉尸、排泄物、饲料及用具经消化道感染。在鹅群附近发生禽流感的鸡、鸭群,也是重要的传染来源。

发病鹅体温急剧上升,两脚发软,共济失调,排黄绿色稀粪,头、下颌、颈等皮下水肿,眼结膜潮红,出血,眼泪呈红色,俗称“血泪”,后期眼角膜混浊呈灰白色(俗称眼生白膜),严重的病例瞎眼,鼻腔黏膜充血、出血,鼻流浆液性分泌物,呼吸时发出锣音、咳嗽,曲颈歪头,脚磷出现紫色出血斑。病鹅眼结膜出血,溃疡;头、颈、胸部皮下有灰白色或淡黄色点状或条纹状假膜;腺胃、肌胃、肠道及泄殖腔黏膜下层广泛出血,坏死、溃疡;严重时肠内容物混有多量血液或小点状血凝块;肠管、肠系膜脂肪出血;胰脏出血,脾脏肿大、坏死、淤血和出血;喉头、气管黏膜水肿,出血,气管内有血样渗出物;心包积液,心冠脂肪与心肌出血,肺脏出血,水肿;胸壁出血。

不同饲养管理条件的禽群对禽流感病毒的抵抗力不同,临床表现不相同。禽流感病毒对常规消毒药敏感,在推荐使用浓度下,可将病毒杀灭。直射阳光也容易将病毒灭活。按规定免疫程序接种禽流感苗,一旦发病,立即上报国家防疫机关,不建议治疗。

2 小鹅瘟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出壳后3~4日龄至20日龄以内的雏鹅,1个月以上的雏鹅较少发病。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可达95%一100%。死亡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鹅的免疫状态。在自然感染情况下,只感染鹅和番鸭,其他家禽均无易感性。病雏鹅和带毒成年鹅是本病的传染源,在自然情况下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成年鹅对病毒有较大的抵抗力,但可成为带毒者,将小鹅瘟传染给雏鹅和其他成鹅。该病大部分发生是由垂直传播引起的,带毒母鹅所产的蛋,在蛋内或蛋壳表面附带有此病毒。虽经1个月的孵化期也不能死亡,故孵化场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患鹅精神萎缩,食欲废绝,严重排痢,有时是神经症状。主要病变为渗出性肠炎,小肠黏膜表面大片坏死脱落,与渗出物形成凝固性栓子,堵塞肠腔。

小鹅瘟主要是通过孵化室传播,要特别注意孵化室的消毒。其次,做好种鹅群的免疫接种,监测抗体滴度,确保母鹅群有坚强的抗体,种蛋不携带病毒是防止小鹅瘟的关键措施。

采用抗小鹅瘟高免血清或卵黄液,可用于治疗预防本病,效果较好。刚出壳的雏鹅紧急预防0.5毫升;对已发病的雏鹅群,根据发病日龄注射1~2毫升,同时接种抗病毒药物,可及时控制本病的流行。

3副粘病毒病

副黏病毒病是由鹅副粘病毒引起的各种年龄易感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此病毒广泛存在于病鹅的肝、脾、肠管等器官内。人工感染鸡可引起死亡,但对鸭无效。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8%。鹅副黏病毒病对各种年龄的鹅都具有较强的易感性,日龄越小,发病率、死亡率越高,雏鹅发病后常引起死亡。发病鹅日龄大小不等,最小3日龄,最大250日龄,其中 30~50日龄鹅发病率最高,死亡率高达40%~100%。本病无季节性,各季均可发生,常引起地方性流行。

患鹅临床症状主要是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重迅速下降。感染前期,排水样绿色稀粪,继而葱心绿稀粪,最后排血色米汤中心夹绿色粪块而死亡。出现扭颈、转圈等神经症状,发病后有甩头、咳嗽、并发出 “咕咕”声,死亡时从口腔流出粘液。病理变化特征是黏膜下出血,喉咽部、气管坏出血,肌胃和腺胃接触部出现出血带,十二指肠及后肠黏膜下有出血点,黏膜有坏死,溃疡和结痂。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肝肿大、充血,胆汁充盈,脾脏和胰腺呈灰白色坏死灶。
分享与收藏:  养鹅技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鹅 
 
推荐图文
推荐养鹅技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