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国内最大养鹅平台
最专业养鹅网站
当前位置: 养鹅网 » 养鹅技术 » 鹅的饲养 » 焉耆垦区雏鹅饲养管理技术

焉耆垦区雏鹅饲养管理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5-20  浏览次数:682
鹅是一种陆养草食水禽,以其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高不饱和脂肪含量、无污染,具有药用、食疗的功效,被人们称之为营养、绿色、健康、安全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近年来,鉴于鹅产品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焉耆垦区良好的自然优势,肉鹅养殖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一、育雏前准备

1.在接雏前全面检查、维修育雏室及育雏设备,安装取暖、通风设备,检修照明线路,安装完整灯泡。安装好育雏网床,准备好饮水器、饲料盘等设备。

2.对育雏舍彻底清洗。用福尔马林溶液加高锰酸钾熏蒸消毒,对育雏设备用1:1 000百毒杀消毒液浸泡或喷洒消毒,消毒完毕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后留作备用。

3.在育雏舍门口设立消毒设备。备用一定量的育雏饲料及一些常用药物,如土霉素、硫酸庆大霉素、青霉素、氟哌酸等常用药物。

4.在育雏前1—2天试温,检查育雏室保温条件。雏鹅进入鹅舍前,育雏舍要预温到28~30℃。

5.雏鹅进入育雏室后昼夜都必须有专人负责看管,避免人员不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及时开口

雏鹅到达育雏舍后及时开口。开口也是雏鹅进入后的关键。雏鹅的开口要进行人工诱导饮水,即在饮水盘中装入2~3厘米深的水,人轻轻地将雏鹅头按在水里2—3次,保证让每只雏鹅都喝上水。并学会自己饮水。

由于长途运输雏鹅消耗的能量大,在第1次饮水时,在10千克水里加800克葡萄糖粉和10克多维电解质来补充能量.开水后保证饮水器里经常有水。让雏鹅自由饮水。为防雏鹅在运输途中缺水时间过长,在饮水时暴饮造成生理上酸碱平衡失调,导致所谓的“水中毒”影响生长发育或死亡,因此,如出雏后停留时间过长。应在第1天饮水中按0.9%比例加入食盐,调制成生理浓度,可有效防止“水中毒”而引起的损失。第1天后除在饮水中加一些预防性药物以外,其它时间让雏鹅饮用普通水即可。

三、适时开食
在开口后对雏鹅进行开食.开食饲料建议饲喂营养成分全面的成品颗粒饲料。由于雏鹅消化、吸收能力差,鹅又无嗉囊,饲料在体内贮存的时间较短,容易产生饥饿,开食后要少喂多餐,少喂勤添,随吃随给,饲槽内要有余料,又不能过多,否则易酸败变质。1周龄内,一般白天饲喂6次,晚上饲喂2~3次,随着日龄增加,雏鹅的体力有所增强,一次采食量增大,可逐步减少饲喂次数。

在饲喂过程中可少量地饲喂一些青绿饲料,以补充维生素,预防啄羽现象的发生。喂料时可以把精料和青料分开,先喂精料后喂青料,则可防止雏鹅专挑青料吃,而少吃精料,满足雏鹅的营养需要。

四、育雏舍条件控制
1.温度

雏鹅绒毛稀少,体质较弱,本身对外界调节体温的能力差,温度控制不当,雏鹅之间容易相互打堆压伤或受热“出汗”而成为僵鹅。因此,对育雏温度要进行严格控制.尤其对2周龄内的雏鹅温度要求特别严格。

要求饲养人员要勤观察温度计及雏鹅的状态。如雏鹅相互挤压形成打堆现象,而且雏鹅不停叫唤的声音尖,说明温度过底,应加高育雏舍温度;如雏鹅四周散开,叫声高而短,张口呼吸气喘,背部羽毛潮湿,行动不安,吃料时表现口渴而大量饮水。说明温度过高,应及时调整降低育雏舍温度。温度的升降要缓慢进行,不能忽高忽低,杜绝强硬的“贼风”直接吹在鹅身上。导致雏鹅受凉感冒。

采用大棚养鹅的养殖户要注意保持棚内温度.由于大棚保温效果差,温度下降快,尤其是在后半夜,温度下降快,饲养员疲惫,易导致棚内温度下降,造成雏鹅扎堆现象的发生。春季要做好防风措施,加固帘子、薄膜,刮风也易造成棚内温度下降,要做好预防措施。

2.湿度

雏鹅怕潮湿,要保持圈舍干燥,因此,尽量不在圈舍堆放潮湿的东西,也要尽量防止雏鹅打翻饮水器弄湿圈舍,还要及时清除圈舍粪便,保持圈舍干净。要经常通风换气,排出雏鹅新陈代谢产出的大量 CO2、水蒸汽以及粪便分解的氨气。

3.密度

合适的密度是育雏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如密度过大,鹅群拥挤,则生长发育缓慢,并出现相互啄毛、啄肛、啄趾等现象。雏鹅在正常饲养生长条件下,相对生长发育速度非常快。因此,随日龄增加对密度要进行不断调整,保持合适密度。一般养殖户制作脱温架时,最好将格挡做成活的,可以根据雏鹅生长情况调整格子大小。

4.光照

在育雏1周龄内采用24小时光照。以后光照时间逐渐减少。到20日龄后采用自然光照。光线不宜过亮,灯泡功率最好不超过40瓦,只要让雏鹅能看到吃料、饮水就行。

雏 鹅不同日龄的温度、光照、饲 养密度、湿度表

五、雏鹅下架后管理

1.雏鹅下架是指雏鹅网上脱温结束转入地面养殖,下架日龄与气温关系密切,夏季气候温暖时,一般在7~10日龄下架,冬季天气比较寒冷时,一般在 15~20日龄下架,下架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批下架,体质强的,可以先下架,体质弱的晚下架。

2.下架后,要将雏鹅分成小群,用网子隔开,随着雏鹅日龄增加,逐步扩大鹅群的数量。夜间要有专人值班,因为雏鹅刚下架,地面温度要低于网上温度,雏鹅扎堆造成死亡。圈舍内有时会有一些其他动物闯入,受到惊吓后哄跑,会使一些弱鹅被踩死。

3.天气突变要及时将雏鹅赶回圈舍中,雏鹅最怕淋雨,温度下降时要做好保温措施。在保证充足的精料的同时,开始逐渐饲喂一些番茄渣皮、青草等粗饲料,但是添加量不能太大,要控制在10%之内。

六、疾病预防

1.坚持“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方针。
2.在日常工作中.搞好饲养管理、卫生防疫、预防接种、检疫、隔离及消毒等综合性防疫措施。

七、注意事项
1.雏鹅要随时强弱分群.发现弱鹅就要分开饲养,并且要及时挑出病雏防止传染。

2.雏鹅胆小易受惊吓,尽量避免突然发出噪音。堵塞鼠洞,防止老鼠、猫、狗等进入鹅舍对雏鹅伤害或惊吓。养殖人员可适当制造噪声,使鹅适应后降低鹅对噪声的敏感度。

3.要饲喂全价配合饲料,保证其营养需要,为防止啄毛可加入适当青草或干草。保证充足的饮水,如果停水,先停止喂料,及时解决。停水时间过长,首次饮水中加入0.9%食盐,并使其少量饮水。

4.定期在饮水中加入抗菌药物。切抗菌药物要交替使用,如发现雏鹅精神或排粪异常,及时治疗。

5.养殖人员可在夜间有意停止光照,使鹅适应黑暗环境,避免突然停电,雏鹅受惊。

6.进雏前要将圈舍及设施打扫干净,彻底消毒,在养殖期间每3~5天用百毒杀带雏消毒1次。饲料要新鲜,饮水要清洁,用具定期消毒,垫料要及时更换。

7.育雏室温度计要挂在与鹅苗同一水平,挂的太高测试的温度偏高,挂的太低测试的温度偏低,与育雏温度不符。

8.育雏期间应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保持舍内垫料干燥、新鲜,空气流通,地面干燥清洁。下架后如果雏鹅圈舍太湿,要垫一些垫料,但是不能垫发霉垫料,而且要勤换,尤其是在夏季,一点垫草发霉,容易引发鹅霉菌中毒。

9.在冬季、早春气温较低时,要逐渐降低育雏温度。到10~14日龄达到完全脱温;而在夏秋季节则到 7日龄可完全脱温,其具体的脱温时间视季节、天气的变化略有差异。
分享与收藏:  养鹅技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雏鹅 
 
推荐图文
推荐养鹅技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