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我国北方养鹅业发展很快,尤其肉用仔鹅的养殖户大量增加。目前国内尚无鹅的饲养标准,一些养鹅户单纯追求鹅的生长速度,在饲料中过多地增加蛋白质营养成分比例,往往导致鹅蛋白质核蛋白代谢紊乱,发生痛风。
2011年6月,吉林省双辽市王某购买“长白2号” 品种雏鹅400余只。在育雏阶段,王某给雏鹅饲喂市售育雏专用料,雏鹅生长良好。仔鹅30日龄后,王某为促进其快速生长,自行调配混合料喂养。在混合料中,豆粕与豆饼所占的比例达32%~35%。近400只仔鹅在3 间阴暗潮湿的房屋内进行地面平养,喂饲混合料几天后,便有拉白色稀粪和死亡等现象陆续发生,3周内死亡仔鹅达40多只。
l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发病仔鹅精神不振或沉郁,嗜睡,喜卧,不爱运动,有的体温呈周期性上升,食欲减退或废绝,有的呼吸喘粗。其身体逐渐消瘦,垂羽而皮肤发瘁,往往自啄羽毛。病鹅常排白色的液状稀粪,粪便中含有石灰渣样尿酸盐,其肛门周围羽毛污秽不洁,大多数表现喜饮。有的病鹅跗关节、趾关节、肘关节,以至翅膀的关节发生炎性肿胀,活动受限,行动迟缓,呈现跛行,往往长时间蹲坐或单腿站立于地。发炎的关节初期呈现弥漫的软性肿胀,周围界限不明显,局部疼痛,以后则逐渐硬化,周围界限日益分明,局部发生不同程度的结节性肿胀变形,疼痛消失。患鹅的病程比较缓慢,病至后期明显消瘦,发生贫血,最终因机体衰竭而死亡。
现场剖检所见,病鹅的病理变化主要分为两种表现类型:内脏型和关节型。
内脏型病变:在病鹅内脏器官浆膜表面、肌肉表面,胸膜、腹膜及肠系膜上,广泛沉积着大量的细微粉末状或散薄片状灰白色尿酸盐。肾脏明显肿大,颜色变淡,往往带有红色或紫红色的斑点,形成“花斑肾”。输尿管明显增粗,其内充塞多量尿酸盐。
关节型病变:病鹅腿、足及翅膀的关节明显肿大变形,在关节的滑膜、腱鞘、关节软骨和关节周围等部位有灰白色的尿酸盐沉着。用刀切开关节后,常见混有灰白色粉末样尿酸盐的粘性液体或干酪性的团块状物质。有的仔鹅,病变关节往往发生破溃和坏死。
2 疾病诊断
通过了解鹅群的饲养管理状况(在阴暗、潮湿、狭小的房屋内密集地进行地面平养及过量喂饲豆类蛋白质饲料等),观察病鹅的临床症状,解剖病鹅尸体,刮取病鹅脏器表面白色覆盖物进行镜检(发现大量针状的尿酸盐结晶),认为病鹅所患为尿酸素质症,即痛风。
3 防治措施
治疗本病,现无特效药物,患鹅概不能痊愈。发生内脏型病变的患鹅,病情重笃,比较容易导致死亡。鹅群发病后,首先大量减喂蛋白质饲料,尤其停喂鱼粉等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多喂一些青绿多汁的饲料,在日粮或饮水中补充维生素A、D等多种维生素。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条件。将日粮中粗蛋白的比例降到 10%左右,1周后再调至18%~20%;将仔鹅地面平养的密度调整为5只/m ;将饲养室内相对湿度从70%左右调到55%左右;每日供足清洁的饮水;将仔鹅群由单纯舍饲改为白天放牧,晚上适当补饲,每只鹅日平均补喂120 g玉米面和糠麸。随着仔鹅日龄和体重之增加,其日均补饲精料量亦相应增加。在仔鹅的饲料中添加中草药云苓、猪苓、车前草、肉桂、白术、甘草,各等份,碾成细末备用。500 g药末拌料100 kg,连喂7 d,有一定的缓解病情作用。
4 小结与讨论
本病之发生,多由于饲料源性因素引起。大量饲喂高蛋白质饲料,尤其鱼粉、肉粉等动物性蛋白质饲料比较容易发病。据资料报道,禽类日粮中的粗蛋质含量超过30%时,就容易发生痛风。在生产中,由于鹅本身患有肾脏功能不全、慢性中毒和某些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等引起本病的实例并不多见,但是阴暗潮湿的环境、运动不足、饲养密度过大及饲料中缺乏维生素等因素,常可促进本病发生。发生本病的鹅群忌用磺胺类药物和某些中草药,如木通、厚朴、防已、马兜玲、雷公藤和泽泻等,避免加重对肾脏的损害。夏季雨后放牧发病鹅群时,尤其要注意防止鹅采食地上新生出的富含嘌呤化合物和有毒物质的“小草蘑”(是一种毒蕈),以免加重病情和引起中毒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