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病情况
安徽省天长市一户鹅场,共饲养2月龄鹅1 600羽,鹅群 l6日龄时注射鸡新城疫疫苗。病程约为2~ 3 d,死亡 200羽,用强力霉素以50 g/d用量拌料混饲,病情未得到控制。就诊鹅精神沉郁,被毛凌乱无光泽,蹲地,头藏在翅下,呼吸困难,不吃,腹泻,排白色和黄绿色稀便,且便中混有血丝。
2 剖检变化
送检鹅腹膜、皮下组织和腹部脂肪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心包积液,积液呈橙黄色。心冠脂肪有出血点,心内膜、心外膜皆有出血点,肺呈大叶性肺炎变化,充血、出血。胆囊肿大,脾脏肿大。十二指肠发生严重的急性卡他性肠炎,黏膜充血、出血;肠内容物中有含大量黏膜碎片的淡红色液体。根据临床病变及剖检变化初步诊断为禽霍乱。
3 实验室诊断
3.1 触片镜检
取就诊鹅肝脏,首先做肝脏触片,进行瑞氏染色,镜检可见典型的两极着色。
3.2 细菌分离
实验室自行配制如下三种培养基供本次试验用:麦康凯粉21.6 g、纯化琼脂粉7 g加适量蒸馏水配制麦康凯培养基 400 ml;蛋白胨4 g、氯化钠4 g、酵母提取液6 g、纯化琼脂粉 8 g加适量蒸馏水配制LB培养基400 ml;在LB培养基的基础上加5 g纯化琼脂粉和3O ml鸡血配制血平板,其中血液由健康鸡采血而来。在血清平板上分离细菌,37℃ 恒温培养24 h,可见半透明中等大小菌落;挑取单个菌落,接种于麦康凯培养基上,37℃ 恒温培养24 h,无菌落出现;接种于LB 培养基和血平板上,37℃ 恒温培养24 h,均可见水滴样小菌落。在LB培养基上生长不良,仅有个别菌落,血平板上生长良好。挑取单个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球杆菌。
3.3 生化试验
分别挑取单个菌落做生化鉴定试验,发现此菌能发酵葡萄糖酸盐、山梨醇、木糖,不能发酵棉子糖、侧金盏花醇,不能利用鸟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枸橼酸盐和尿素,M.R和V ~ P试验均为阴性,葡萄糖磷酸蛋白胨水的M.R和V—P试验也均为阴性,靛基质试验为阳性,硫化氢试验为阴性,在半固体琼脂中不能扩散生长。以上生化试验结果符合巴氏杆菌的特点。
3.4 药敏试验
对此菌进行纸片法药敏试验,药敏纸片购于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试验结果显示此菌对庆大霉素、左氟沙星、氯霉素、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敏、痢特灵、菌必治、罗美沙星、多粘霉素B、丁胺卡那和美洛西林敏感;对强力霉素、萘啶酸耐药。综上所述,结合流行病学分析,确诊此病例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的禽巴氏杆菌病,也即禽霍乱。
4 体会
2011年夏季扬州及周边地区多以阴雨天气为主,禽霍乱时常发生,本人从送检的病死鹅中分离到多杀性巴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可以感染各种家禽,其中鸡鸭鹅最为易感,而且多呈急性经过,有高度的病死率。病禽和带菌禽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被病禽的排泄物污染的饲料、饮水经健康家禽的消化道引起感染,或经病禽咳嗽、鼻腔分泌物排出的病原菌,通过飞沫进人健康禽的呼吸道而传染。此外,带菌的家禽由于营养失衡、饲养过密等因素导致抵抗力下降时可引起内源性感染。有些昆虫如苍蝇、蜱、螨等也是传染本病的一个重要媒介。所以,有效防治多杀性巴氏杆菌病要做到以下几点:
4.1 饲养管理方面
要加强鹅舍通风,给予适量的光照,并保持垫料清洁。按时对鹅舍内蚊、蝇、蜱、蚤等进行清除。平时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注意合理搭配日粮,防止饲料单一引起的营养失衡导致抵抗力下降,为细菌创造可乘之机。避免禽舍阴暗、潮湿,保证禽舍通风良好。除此之外,要控制饲养密度,以提高禽群机体抗病能力。对已发病的鹅进行隔离并对鹅舍进行消毒,若发病数目太多,进行带鹅消毒;病死鹅应于鹅活动范围之外深埋。
4.2 免疫方面
要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预防以接种疫苗为主,且疫苗免疫一定要保质、保量,按质、按量,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执行。
4.3 治疗方面
一旦发病,及时就诊,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而病情加剧。本次分离菌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本菌已对强力霉素产生耐药性,所以用其拌料混饲后没能很好地控制病情。针对该鹅群,建议使用罗美沙星,并得到较好治疗效果。因此,切勿在准确诊断结果出来之前乱用、滥用抗生素,否则细菌产生耐药性,增加治疗难度和治疗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