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国内最大养鹅平台
最专业养鹅网站
当前位置: 养鹅网 » 养鹅技术 » 种草养鹅 » 从_稻鸭共作_和_种草养鹅_看家禽业与农牧业生态发展的前景

从_稻鸭共作_和_种草养鹅_看家禽业与农牧业生态发展的前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6-30  浏览次数:940
人们在对愈演愈烈的自然灾害追根穷源后发现,自然植被的破坏、工业三废、农牧业生产中施用的药物,都会造成动、植物乃至微生物的生态失调,造成生态的退行性变化和地表裸露。因此,今天的人们一方面对“安全”、“绿色”、“生态平衡”表现出空前的警醒,一方面对“安全”、“绿色”和“生态”的实现不太谙熟,对人类从“生态” 中获益的多少心中无数。因此,找回“生态”的历史,总结“生态”的现实才能有所启迪。

“稻鸭共作”和“种草养鹅”之所以倍受农民关注,是因为人们开始从“稻鸭共作”和“种草养鹅” 中得到了农业和家禽业在种植业结构生态化调整和种养生态化发展的启迪,与人们的社会利益发生了共鸣。

1.1 “稻鸭共作”源于中国,成于El本

在2O世纪60~70年代,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许翥云等专家就已总结传统稻田放鸭的做法,在农业生产中进行系统的研究观察。然而,在此后的几十年中,此项技术因大量的农药和化肥使用而闲置。直到2O世纪后期,由日本万田正治、古野隆雄等专家融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先进的成果为一体,形成了“稻鸭共作”的配套技术,并在日本广为应用,推动了日本的生态农业发展。

1.2 “稻鸭共作”的基本方法

“稻鸭共作”技术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是:周密规划,将具有役用性能的鸭的出雏期与插秧日同步;插秧日前后进行雏鸭的育雏和驯水;插秧后在稻田的四周安装防兽网,在网杆上安装绝缘子和铁丝,通上脉冲电(防止野兽入侵和鸭跑出稻田);在规划区的稻田田头留1O平方米上下的水塘,在塘边靠路边的地方搭建鸭棚(用于早期鸭避雨和补饲);在插秧后的8-10天按每公顷300只的量放入经过驯水的役用鸭,并补饲2~3周;于稻抽穗前,在田头安装频震灯引诱蛾虫,赶鸭离田。其它注意事项:一是“稻鸭共作”的稻田严禁施用农药,二是以30%~40%的比例逐年减少化肥的用量,三是插秧时适当放宽株行距(便于鸭穿行其中),四是“稻鸭共作”的鸭体型不宜过大,适应性和灵活性强,善于劳作。

1.3 “稻鸭共作”在中国的现状

在中国,由于近年安全、生态、绿色风云越吹越紧,“稻鸭共作”也很快被国人接受。尤其水稻种植面广量大的南方地区,正越来越多地应用“稻鸭共作” 或稻田养鸭技术生产无公害稻鸭。2000年,广东省高州市养鸭897.1万只,共出栏上市591.377只,而稻田养鸭的量就有300多万只,稻田养鸭的面积占水稻栽种面积的66%。江苏省镇江市科技局利用引智项目在丹阳市延陵农科站和镇江市水禽研究所分别开展“稻鸭共作” 和役用鸭的系统研究,2000年“稻鸭共作”2 公顷,2001年2O公顷,2002年7O公顷。结果,2000 年每公顷稻谷产量7.5吨,2001年9.0吨,2002年近 10吨。每公顷稻田产鸭200多千克。湖南马坡岭农业高科技园稻鸭共作22公顷;长沙县星沙镇简鸭不生病,不免疫、不用药,成活率达到97- 98%,鸭的瘦肉率高,味道鲜美,是地地道道的绿色产品。在日本,“稻鸭共作”的鸭没有用着人群消费,因而鸭本身的经济价值并未充分体现。在中国,每公顷300只鸭出售后,除去鸭和“稻鸭共作”的设施成本,经济效益也很可观。毋庸置疑,“稻鸭共作”技术为无公害稻米和鸭肉生产提供了绝好的途径,前景看好。

2.1 种草的价值优于种粮
长期以来,由于“重粮轻草”的农业格局,造成“人畜共粮”和“人畜争粮”的状况,使畜牧业尤其是水禽业的饲料价格和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影响着农业、畜牧业、家禽业的国际竞争地位。在家禽业中,以食草为主的鹅业发展速度相对滞后。实践证明,以多种营养成分不同的饲草科学配合后喂养畜禽,不仅能满足畜禽生长和生产的需要,也有利于实现以草换粮、节粮、提高饲养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有利于农业结构和家禽业结构的生态化调整,是中国农业、家禽业、畜牧业和饲料业生态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近几年来,国内的牧草种植和牧草经济有了良好的开端,尤其是牧草的外贸经济给中国农业注入了新活力。实践证明,优良牧草的光合产物远远高于谷类粮食作物,干物质含量是小麦的5 倍,蛋白质含量15%~20%,就冬牧70黑麦草而言,单位土地的蛋白质产量是小麦、玉米的2倍以上。因此,中国农民对此同样兴趣盎然。

2.2 种草养鹅、畜、鱼的基本方法

我国目前使用的牧草种类有菊苣、俄罗斯饲料菜、鲁梅克斯K-1、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籽粒苋、苏丹菜、多花黑麦草和冬牧70黑麦草等。为确保畜禽一年四季都有草吃,一是应根据饲养对象选好牧草品种,使单子叶与双子叶、一年生与多年生、产量型与营养型牧草相互搭配。饲养鹅、鸭、鸡的牧草种植模式,应选择秋播菊苣、多花黑麦草、冬牧70、紫花苜蓿和春播菊苣、籽粒苋;饲养牛、猪、羊、兔时的牧草种植模式应选择秋播菊苣、多花黑麦草、冬牧70、紫花苜蓿和春播杂交苏丹草、杂交狼尾草、籽粒苋;养鱼的牧草种植模式应选择秋播多花黑麦草、冬牧70和春播杂交苏丹草、杂交狼尾草等。二是根据养殖规模和牧草产量确定种草面积,每公顷黑麦草可养鹅3 000只,每公顷菊苣可养猪150头、养鹅7 500只、养牛750 只。三是选择地势较高,肥力较好、排灌方便的田块,精细整地,夏季牧草在4-5月播种,秋季牧草在9~10月播种,播种深度在3厘米以内,根据推荐量播种;在播种前应施足农家肥。四是播种后应立即泅水,每次刈割后,应及时用尿素7.8~10千克作追肥,并及时浇水。五是除多花黑麦草、冬牧70、紫花苜蓿、菊苣等牧草外,杂交苏丹草、杂交狼尾草、籽粒苋等牧草应注意病虫害的发生,一经发现,及时刈割,尽量避免农药防治。在利用过程中,根据牧草的种类确定刈割次数;不得将畜禽直接放入草地。否则,除不利于卫生管理、降低牧草利用率外,也不利牧草生长。在粮草茬口安排上,宝应县小官庄等乡镇的农户在稻子收割前 10"15天直接散播,稻子收割后上肥促长,效果较好。

2.3 “种草养鹅”的基本情况

在农村,种苦蔓菜养猪不是新鲜事。但是,现在的“种草养鹅”、养畜具有了调整结构、产业化和生态的显著标志。江苏省洪泽县着重培育四季鹅产业链建设, 2001年引资兴建了一条屠宰120万只四季鹅的生产线,配套2 000公顷牧草养鹅,全县鹅的饲养量突破800万只,养鹅户纯收入超过8000万元。通过种粮养鸡、鸡粪喂猪、猪粪肥草、“种草养鹅”的生态模式发展无公害畜禽产业,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江苏省淮安县的农业和质监部门通过制定无公害稻米、畜禽等特色产业质量标准,坚持“与资源特点相适应,与市场需求相吻合,与龙头企业相配套”的方法,发展“种草养鹅”200公顷,收效显著。

江苏省首创“种草养鹅、兴林抑螺、水田改旱田、挖地养殖”模式开展血防和江滩农业综合治理工程,仪征市改造螺疫区1 000公顷,种草近90 公顷,年出栏鹅20万只,有螺江滩逐年减少。

江苏省宝应县多年来坚持在稻田收割前10~ 15天套茬牧草养鹅,每公顷牧草养冬春鹅2250 只,种草面积千余公顷,并通过建设种鹅基地与龙头加工企业签订购销合同等方法稳定鹅产业,江苏省宝应县多年来坚持在稻田收割前10~ 15天套茬牧草养鹅,每公顷牧草养冬春鹅2250 只,种草面积千余公顷,并通过建设种鹅基地与龙头加工企业签订购销合同等方法稳定鹅产业,每只鹅纯收入8~10元。该县将“种草养鹅”列入 “ 一把手工程”和“富民工程”,计划到2005年调整牧草计划7 000公顷,养鹅1 000万只。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通过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2001年时就以六安市天业皖西白鹅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建起1万只种鹅、2万只商品鹅的基地,带动周边1 000多户群众“种草养鹅”、户均纯收入1 500元以上。江西省吉安县把“种草养鹅”、养牛、养羊作为开启“小康之门”的五大工程之一,把草食畜禽产业作为农业支柱产业来抓。受益的农民喜笑颜开。

“种草养鹅”、养畜的发展势头良好。

3.1 “稻+鸭+萍”模式

每公顷绿萍的固氮富钾功能可解决水稻70%的氮素和钾素需求,绿萍又是鸭的好饲料,20世纪 60"70年代,长江流域地区曾发展过。但由于绿萍的虫害和高温影响生长而未能充分推广。在“稻鸭共作”的基础上,加入绿萍,鸭除了为水稻服务外,还为绿萍除虫、拍萍、分萍,使绿萍的虫害得到控制,又能从由鸭活动的浑水中吸受充足的养分。同时,茂盛的绿萍既抑制杂草的生长,又为鸭子提供充足的多汁饲料,增加了绿萍由鸭转化的有机肥料,并促进鸭的生长。由于放人绿萍,每公顷稻田的养鸭量可由300只增加到525只。

3.2 “稻+鸭+萍+鱼”模式

这一模式是将农业(稻)、家禽业(鸭)、饲肥两用(绿萍)和水产(鱼)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单位土地上同时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在这个系统中,投入的鸭饲料比“稻鸭共作”时更少,杂草、绿萍、害虫是鸭的好饲料,鸭粪、鱼粪和绿萍的固氮又增加了稻萍的肥料,鸭和鱼为水稻松土、浑水,并拍萍、分萍。因此,这是一个功能和功效互利的生态链。用于这个生态链的鱼种最好是泥鳅或小型鱼种。

3.3 “稻+鸭+草+鹩”模式

在夏秋“稻鸭共作”结束前7~14天,套播(条播或撒播)多花黑麦草或冬牧70黑麦草养鹅(冬春鹅),构成了全年生态种养模式。与稻麦接茬相比:一是田间杂草只有稻麦接茬的88%,尤其单子叶杂草明显减少;经“种草养鹅”的田块,接茬的水稻田几乎无杂草。二是土地的肥力明显提高,第二年接茬水稻的产量达到556千克。而10月份种草(每公顷30~37.5千克),11~12月始刈割利用,至来年5月底,可养鹅两批,共1 500只,每只鹅纯利 10元。每公顷养鹅纯收入1.5万元,其效益是小麦的5倍以上。由于不用农药、化肥,生产的稻米、鸭、鹅都是绿色产品,都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3.4 “稻+鸭+马铃薯”模式

长江流域在“稻鸭共作”之后,用免耕覆盖栽培技术(中国水稻所)接一茬马铃薯,用稻草全程覆盖植株,长出葡匐茎,薯块70~,6长在地面上,11 月底拨开稻草拣薯收获,每公顷可收马铃薯3万千克,薯块的破损率低,表面整洁光滑,商品性高。

3.5 “茶鸭”共作模式

茶园常见的害虫有40多种,杂草30多种,因使用农药的茶叶公害很严重。据13本鹿儿岛县茶叶示范农场、日本有机株式会社及茶农总结,将“稻鸭共作”后的鸭放人茶园,其除虫、除草和施肥效果显著。茶叶叶色富有光泽,产量增加到1. 1.5 倍,售价增至1.5倍。茶鸭共作时,要注意解决鸭的饮用水和防兽害问题。

3.6 “果鸭”共作模式

在每公顷果园内放上300~450只鸭,采食害虫杂草,并践踏杂草,又施以18~30吨有机肥,可保证1千克优质果施上1千克优质肥,因而有除虫、除草、施肥“三得”。既节约化肥、农药,又提高了果品的甜度和质量。如果辅以频振杀虫灯、性引诱剂,除虫效果更好。果树可为鸭遮荫、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由于果园中的杂草、害虫等是鸭的好饲料,为鸭节省了饲料消耗,生产的鸭蛋味道好、蛋黄色泽可增加两个比色度。果品和鸭产品均是绿色产品,市场俏销。在中西部地区和传统果园场,可以结合退耕还林,大力发展果园养鸭、养鸡,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在果园中种草养鸭、养鸡、养鹅,尤其是温暖季节,节粮效益更佳。

同样,果园养鸭、养鸡、养鹅场需解决好水源和兽害问题。

3.7 “菜鸭”共作模式

在蔬菜瓜果栽种中,蜗牛、蛞蝓、蝼蛄、蛴螬、地老虎、斜纹夜蛾等害虫对蔬菜瓜果的危害很大,由此引起的蔬菜药残成为公众关注最多的问题之一。对此,淮阴市农科所在30O平米日光温室中放人两只360日龄麻鸭,并与化学方法比较防治蜗牛的效果。结果,放鸭1周、12天、17天的防效分别达83.4% 、 94.7%和99.1%,而17天时化学方法的防效只有 55.5%。在500-~米的韭菜大棚中放人成鸭1只,鸭对蜗牛、螺、蛞蝓等极喜食,控制效果也很好。要注意的问题是,应选择那些鸭不喜食的蔬菜(如番茄、茄子、辣椒等)地放鸭,要在成株期放人鸭。

4.1 生态化发展带给人类更多的利益

4.1.1 生态效益最大 在中央号召退耕还林还草之初,我们曾担心西部人吃粮怎么办,现在的情况表明,西部人在退耕还林中,发展果园和经济林生产,林间种草养鸡养鸭;采用科学方法提高农业产量。在那些植被恢复较快、生态重建较好的地区,人畜的环境美化了,空气新鲜了,水土保持改善了,单位面积产粮提高了,副业收入超过了农业收入。

“稻鸭共作”演绎的生态含意,是由于鸭的功用,减少了除虫除草施用的有毒农药,使其它动物乃至植物和有益微生物的生态平衡得到恢复和重建,使水土不断净化起来,对人类而言,远离了因药残毒残致癌致畸的哀嚎。“种草养鹅”较好的改变了以粮为纲和人畜争粮的格局,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更利于粮食增产;“种草养鹅”、养畜,较种粮提高了单位土地的载畜量、平衡了种养生态和种植生态。

恢复植被、退耕还林的结局是改观大生态,“稻鸭共作”和“种草养鹅”的功能是改观小生态。

4.1.2 生态效益带来人类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的经济效益叠加 就镇江市“稻鸭共作”的情况(见表 1)而言,由于节省了种子成本、栽秧人工成本、农药和化肥成本,加上无公害大米米价的提升和鸭的收入,减去“稻鸭共作”增加的设备成本后,每公顷纯收入增加4 650元,较常规水稻种植增收 81.79~/6 i隘济效益极为显著。

4.2 家禽业与农牧业生态化建设需向多领域、多层面上拓展

由于家禽业与农林、牧鱼的领域宽泛,因此在种养方式上的生态化结合将不断出现新的模式。荷鸭共作、鱼鸭共作、林畜共作、林鸟结合等生态种养模式将不断诞生和完善。在日本、鸡粪养蛆技术正在完善,该项技术将在家禽业环境治理中和蛋白质饲料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养鸡灭蝗、兴林抑螺、旱田养蟾等生态灭虫方式也将不断发展起来。

除家禽业和农牧业在种养方式上的生态结合以外,有益微生物被人为地扩大在生态链中的作用,在家禽业和农、林、牧、渔的生态发展中成为重要助手。生产实践已经表明,乳酸菌、芽胞杆菌、双岐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已在提高畜禽抵抗力和饲料转化率方面及环境改善方面有突出的效能。在日本,土著菌技术已经显示出在改善畜禽饲养环境方面的奇特效果,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的扩大。有益微生物给予我们的希望,不仅在畜禽和人类的营养领域,它将超乎人们的想象,在畜禽渔饲养业、工农业生产、环境治理等生态学发展的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会在动植物的病害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4.3 家禽业与农牧业生态化发展必须从每个细节上去不断完善

就“稻鸭共作”的技术和结果而言,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去探索和完善。如当虫害发生在超过鸭活动高度时,如何应对?在目前情况下,“稻鸭共作”的稻产量怎样才能达到或超过使用农药化肥田块的产量?在“稻鸭共作”中,产鸭似乎是副业,可否增加鸭的饲养量,能否用生态链的方法解决更多的鸭饲料,并使补饲量更少?

举一反三而言之,本文中提到的那些生态学方法不是什么问题都没有的,运作中会有这样和那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在“生态”的概念下去探讨更好的方法。在每个细节上加以完善。

4.4 家禽业与农牧业的生态化发展必须与产业化紧密相伴

首先,无论是“稻鸭共作”生产的无公害米、鸭,还是“种草养鹅”生产的无公害鹅肉,如何通过优质优价的体现去统一人们的安全和健康消费的意识和行为,去体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一致。沿街的叫卖已不能解决问题。因此,必须用品质、品牌、标识等具有产业化特征的市场行为去影响民众。

其次,“稻鸭共作”生产的鸭,在数量较少时可通过活禽市场去销售。但是,当实现大面积生产之后,大量的鸭集中上市、活禽市场如何消化? 毫无疑问,这需要产业链中的加工业去承担,需要通过屠体初级产品、分割产品、加工产品等有序的进入消费领域。同样的道理,当“种草养鹅”形成区域格局时,没有产业化的加工业,无公害鹅的价值就无法体现,“种草养鹅”这一公认的好事也无法光大。因此,在推进家禽业与农牧业生态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依据所在行业和领域的特点,按照生态链结构去设计和构筑产业链,在推进产业链建设的同时,推进产业的生态链建设。

4.5 生态链建设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稻鸭共作”、“种草养鹅”等生态链的建设只是人类生态链建设活动的开始,自然的发展法则和人类进步的历史表明,生态的含义涉及自然和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关乎今天和未来,是循序渐进和永无止境的。好在人类已从“生态”的收益中得到激励和动力,固然不会停止追求,“生态” 的形象也会在人类的追求中完善和完美起来。
分享与收藏:  养鹅技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种草养鹅 
 
推荐图文
推荐养鹅技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