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鹅瘟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鹅细小病毒。本病毒对雏鹅、仔鹅有特异性致病作用,而对鸭、鸡、鸽等家禽类及哺乳类动物无致病性。本病主要侵害4~20日龄的雏鹅,20日龄以内的小鹅免疫功能不全,尤其以7~10日龄时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发病日龄越小死亡越多;不同地区、目龄、免疫状况的鹅群,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各不一致。
鹅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危害十分严重,鸡、鸭、鹅都易感染,所以又称禽霍乱。本病的传染途径一般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消化道传染是通过摄食和饮水。
l 病例介绍
1.1 病例来源
来自金湖县畜牧兽医站临诊病例。
1.2 试验器材
剪刀、镊子、刀片、载玻片、盖玻片、光学显微镜、注射器及针头、酒精棉球、接种环、平皿、酒精灯、恒温箱、离心机、蛋架、12日龄非免疫鹅胚(由金湖县畜牧兽医站实验室提供)。
1.3 试剂
美蓝染液、青霉素、链霉素、灭菌的生理盐水、鲜血琼脂平板、麦康凯培养基、抗小鹅瘟血清、沙堡氏培养基(蛋白胨 10 g、琼脂2O g、麦芽糖4O g、蒸馏水1 000 ml,加热融化,调整pH 至5.4,过滤,分装试管,高压灭菌20 rain,做成斜面)
2 病史及流行病学调查
2009年8月,金湖县农牧公司一个体养殖户司某购人 3 000羽鹅苗,1~3日龄时未进行小鹅瘟疫苗免疫接种,至 15日龄时,个别雏鹅开始腹泻,用氟哌酸饮水治疗6 d,又用黄芪多糖饮水治疗6 d,均未取得效果,发病率增至80以上,病死率达28 。
3 临床症状
病鹅精神委顿,嗜睡;拒食,饮水量大;排出白色或绿色稀粪;鼻端有浆液性分泌物,呼吸困难;脚麻痹,起立和行动困难;消瘦。
4 剖检病变
剖检20羽病死雏鹅,心外膜、心冠脂肪有出血;肝脏稍肿、质脆、黄棕色,肝表面散布许多有针尖大的灰白色坏死灶;个别鹅鼻腔内有浆液性渗出物和干酪样坏死;空肠与回肠卡他性纤维素性坏死,靠近卵黄与盲肠的肠段,外观极度膨大,切开肠壁,肠腔内充塞着一种淡灰白色或灰黄色干燥、凝固的栓子,外面包着一层厚的灰白色假膜,中心为黑褐色或绿色干燥的肠内容物,盲肠与泄殖腔黏膜坏死脱落。
5 实验室诊断
5.1 病毒分离
无菌采集病鹅的脾、肝病料,加灭菌生理盐水制成1:1O 悬液,取上清液,加入双抗,置4 ℃ 冰箱存放12 h, 3 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2 ml接种于12~15日龄鹅胚。初次分离或一直于鹅胚中传代的病毒,需经若干代繁殖,待其适应鹅胚后才有致病性。鹅胚尿囊腔接种后5~7 d 死亡,胚体广泛出血,尤以翅尖、趾、胸部、颈及喙旁更为明显,死胚肝有变性和坏死,绒毛尿囊膜有轻度水肿,心肌变性呈瓷白色。
5.2 动物试验
将15羽3日龄雏鹅随机分成3组,每组5羽,隔离饲养。第1组雏鹅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 ml/羽;第2组无菌采集病雏脑、脾、肝,制成1:5组织悬液,加青霉素、链霉素后,离心,皮下注射上清液0.5 ml/羽;第3组将上述病料匀浆 0.5 ml与小鹅瘟高免血清1 ml混合作用,10 rain后皮下注射。3 d后,第2组开始发病并全部死亡,第1、3组雏鹅未出现发病死亡。经鹅胚尿囊接种实验和雏鹅回归实验可初步诊断为小鹅瘟病毒。
5.3 细菌分离及初步鉴定
5.3.1 染色镜检:采集发病雏鹅新鲜病料(心血、肝、脾等组织),涂片,分别做革兰氏和瑞氏染色,置油镜下观察,瑞氏染色可见一定数量的两极浓染的短杆菌,革兰氏染色为阴性。
5.3.2 细菌分离:取病死鹅的肝、脾组织,分别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平板培养基、肉汤培养基,置 37℃温箱中培养24 h后观察。结果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可见中等大小的淡灰白色、圆形、湿润、露珠样小菌落,菌落周围不溶血;在麦康凯培养基上未见细菌生长;在肉汤培养基中开始出现轻度混浊,4~6 d后液体变成澄清,管底有黏稠沉积物,振荡不分散,表面有灰白色菌环。取培养物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两端钝圆、两极浓染的卵圆形小杆菌。
5.3.3 生化革兰氏阴性试验:结果为不液化明胶,产生硫化氢和氨,48 h内可分解葡萄糖、果糖、蔗糖、甘露糖和单奶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山梨醇、鼠李糖和菊糖;MR、VR 试验为阴性,靛基质阳性,过氧化氢酶和氧化酶均为阳性。
5.3.4 药敏试验:按常规纸片法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该菌对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氯霉素、林可霉素敏感。
6 诊断
通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结果,综合分析、判断,可确诊为亚急性小鹅瘟,同时感染巴氏杆菌。
7 防治措施
将病死鹅全部深埋,圈舍及饮水器、食槽彻底消毒。全群紧急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1 ml/羽,用氟苯尼考按 150 mg/kg体重全群饮水1次/d,连用3 d;林可霉素、壮观霉素按4~8 mg/kg体重肌肉注射,1次/d,连用3 d。经投药后第2 d即停止死亡,3 d后病鹅全部康复。
8 小结
病鹅剖检时肠管呈现出如香肠状病变,这种变化多在亚急性小鹅瘟时出现。再结合发病时间为15日龄雏鹅,故确定是亚急性小鹅瘟。
该群鹅在出壳时未注射小鹅瘟血清,鹅舍所在环境养鹅密度大,周围鹅舍时有小鹅瘟发生,致使该群鹅在15日龄时感染小鹅瘟。
巴氏杆菌是环境常在菌,鹅舍污染严重、消毒不严格、饲养密度高、潮湿、通风不良,雏鹅群抗病力差、体质虚弱、遇到天气突变或其它应激因素而发病。应杜绝从疫区引进雏鹅。雏鹅出壳后肌肉注射小鹅瘟血清,能很好地预防该病。